"沁源乡土文化"
弘扬沁源传统文化
讲述乡土风情故事
筑梦韩洪文化(上)
——张维刚和他的团队编纂《绿色沁源文化韩洪》纪实
姚占力
这部由韩洪乡党委、政府组织,张维刚等人编纂的《绿色沁源文化韩洪》文集,既践行了县委、县政府“五条发展路径”之“兴文”的战略决策,也密切配合了县政协关于保护乡村记忆的倡导,还是《韩洪乡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所提出的“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村庄外部风貌塑造与内部治理功能双提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的具体表现和良好开端。书中精湛多彩的内容,既反映了韩洪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表现了韩洪人民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修养;还凸显了韩洪乡村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
——摘自《绿色沁源文化韩洪》之《序》(马建峰撰)——题记张维刚,沁源县第二中学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年出生在韩洪乡上务头村一个充满故事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村里的“说古”能手,小时候他就听父亲和老年人讲王莽赶刘秀、夜明珠、王之璧、樊才子代考十六州、景秀英校场练兵等等的故事,就对韩洪大地广博的文化产生了崇拜之情。那时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萌生了续写韩洪故事的想法。这,大概就是他的初心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年6月,沁源县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关于开展乡村志编纂工作的会议,作为县直属学校沁源县第二中学的党支部宣传委员、《沁源二中志》(年9月出版)主编的张维刚参加了会议。一直对写志情有独钟的他,深刻领会了李克强总理为地方志工作的批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明确了国家、省、市关于“乡乡镇镇有志,村村有志”的工作要求和沁政办发54号文件的精神,更加激发了他编纂“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的欲望。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11月,沁源县委提出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的战略决策,并实施了“兴文”发展路径。他感到家乡沉睡多年的历史文化总算逢霖遇露,急切的想抓住这次机会为家乡的“兴文”工作做一点贡献!恰逢其时,韩洪乡党委、政府也在寻找这样的人才,在得知本乡名士张维刚的想法后,在年3月聘请张维刚组织团队纂修乡志,并于3月14日签订了合同,成立了由县政协主席马建峰担任总顾问,原副主席王建和、县农业局原局长王同中等人担任顾问,乡党委书记徐靖任主任,乡长李树仁、乡人大主席杜嘉任副主任的《韩洪乡志》编纂工作委员会,组建了由张维刚牵头,乡贤谭先瑞、宋世华、王新书三位老师为成员的编纂组。25日,韩洪乡党委、政府举行了《韩洪乡韩洪乡志编纂工作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了《韩洪乡志》编纂工作。张维刚根据编纂组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并主动承担了深入全乡21个行政村进行韩洪乡《韩洪乡志》编纂启动仪式全体人员合影现场调查、了解、收集、探访的最为辛苦的前期性工作。他把所有的公休时间都用在了搜集资料上,至6月底,他和摄影专家王国胜跑遍了全乡的山山水水,钻深林、攀峭壁、入洞穴,不惧辛劳。如在定湖天峰寺,为探真迹,他访高龄老人,察古木遗存;顶炎炎烈日,趟灌木草丛;穿圪针深窝,进高僧墓葬。他就是这样的舍身求真,所以短时间内拍摄了近三千张有价值的照片,走访了知情人士近千人,查阅无数有关资料,探访古迹名胜五十余处,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编纂人员在研讨《绿色沁源文化韩洪》篇章结构早在年,他就主动申请,担负起了编纂《上务头村志》的重任。怀着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挚爱,他利用节假日再次跑遍了上务头村的每个山头和角落。在探访上务头古迹和传说中,他感到好多的故事和实物不少已经失传和消亡,留存不多的急需挽救和保存。因此,他调动自己的思维,敲击着键盘,把自己儿时的记忆和老人们提供的素材融合在一起,写出了《赶将岭的传说》、《活人葬墓的传说》、《文昌文化在上务头村的传承》等文章,并发表于县文联刊物《沁之源》和《沁源乡土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zzkcyy/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