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中医治疗口疮 >> 正文 >> 正文

08年金融危机时,失业的他们终是如何找到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22-7-16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8097684.html

十月以来,全球股市哀鸿一片。

10月10日,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三”,道琼斯指数和标普指数分别下跌3.15%、3.29%,创下2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第二天,日韩欧洲以及中国A股开盘纷纷下跌。A股在国庆后基本只跌不涨,一路滑到了2多点!

形势十分不容乐观。

于是“逢8必跌”的魔咒又再次在圈子里传开。有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周期大约就是10年。并非空穴来风,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年;第二次是-亚洲金融危机;而我们绝大部分职场人还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了。如今便是十年之后的年,是否预示新一轮的“风暴”即将出现呢?

不能随便下结论。

身处职场的我们,对这些宏观动态和股市跌宕,固然没有经济学家和二级市场投资人那般敏锐,但是宏观风云的变幻,肯定对我等当下的职场安全,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有不小影响。

无需杞人忧天,无端焦虑,但戏谑股市的同时,来分享几位职场前辈在金融危机时的求职故事,还是有些借鉴和深思。

00藤校的MBA校友会

很荣幸,笔者拿到了美国某藤校商学院的入学OFFER,赴美读书前,有幸在京参加了校友分享交流会。

那天来的三位校友,08年金融危机时,都还在美国读书。恰是即将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金融危机突然袭来,华尔街普遍裁员,即使有同学提前拿到工作录用通知书,也被临时取消,仓促间,不得不再次加入求职大军。都很担心,毕业即失业啊。

身处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风暴中心,期间的求职故事,个个都情节跌宕起伏,至今,还历历在目。

得到他们许可,我把三位的故事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共勉。

01机会诚可贵,人脉值千金

Kevin读书前,医院的心血管医生,功底扎实,是医院培养的重点人才,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选派到非洲提供国际医疗援助。

正是这段跨国经历,让他认知到全球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非常之大,而一位医生个体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医疗领域的管理和投资型人才能发挥的价值更大。

于是果断离开体制,只身前往美国读MBA。

可谁能想到,毕业赶上次贷危机,全美金融业一片惨淡,想加入美国顶级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肯定是没戏了,华尔街出来了那么多优秀人才,即使有机会,肯定也轮不上他这个投资小菜鸟;医院医院管理,那又是另外一套玩儿法,更加不容易呢;回体制内做医生?又何必呢……

那个求职季,Kevin在中美之间往返了5趟,就因为机会太难得,有一丁点希望,他都要全力以赴,本来就不多的一点积蓄,差不多都耗在机票上了……

必须得尽快找到工作!

那时候,国内的医医院管理集团本来就少,前前后后,医院管理集团都聊了个遍。很多机构其实并没有给他面试邀约,他就托朋友找渠道,甚至还去人家公司硬着头皮做陌生拜访。

他笑着说:医院做医生的时候,很多医药代表和患者家属都是这样,想各种办法等他堵他,那时的他,总是礼貌相待,尽可能给他们尊重,为他们想办法。艰难时期的求职,自己去大机构陌生拜访,尴尬肯定是有的,压力也不小,但肯定也会有好运的。

天无绝人之路……Kevin的一位老患者,是一家大型民营资本集团的董事长。

病人康复以后,每年都有复诊,久而久之,也成了好朋友。他从Kevin的医生同事那里知道了他的近况,马上就打来了电话。这家民营资本集团正在筹建自己的医疗健康基金,几家医院也在被并购尽调的序列中,正渴求优秀人才的加入。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算是“机缘偶成”啊!

十年过去了,Kevin作为这家民营资本集团医疗健康事业部的负责人,在很多漂亮的大健康领域的跨国并购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02没在冬天冻死的,春暖必然发芽

Simon是化工能源背景,跟Kevin同一届。

读MBA的想法很明确,化工能源行业前景堪忧,想转高大上的金融行业。谁知道遇到了金融危机。

他知道自己最好从分析师切入,自己英文也不是很好,爱人也在国内,毕业后肯定是要回国找工作的。

国内市场那时都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太大反应。但很快,所有国内券商也跟着国际投行一样,都陆陆续续冻结了招聘,连实习机会都极少开放了。

Simon的课程一结束,立马回国,拜访了国内金融圈的所有校友,以求拿到一个实习机会。每次都跟人家说,“我不要薪水,给个机会就行”。

回国后,每天晚上熬夜熬得比读书时都晚,化工能源板块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都认真研读,每家证券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也都细细膜拜。自己也动手也写了几十份“投资报告”,只祈求着其中,哪怕有一份,能给某个面试官看看。

同时,自己爱人也在读书,费用开销不小。为了生存,Simon就咬着牙把婚房给卖了,那可是北京三环内的房子。

就这样,他一边学习,一边继续投简历。最穷的时候,早晨下楼买五个馒头,早餐到宵夜就备齐了。周末就去找好朋友们聚会,实际是“蹭饭吃”。

Simon终于熬到了“云开月明”,终于有一家证券公司给了实习机会。去了后,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基本算是住办公室了,还好,确实功底在哪儿,出来的报告一份比一份漂亮……

但是,公司一直没有给他转正的意思,一直“实习”了整整九个月。

团队都看不下去了,后来“首席”特批了一份正式OFFER,那可是金融危机以来,全国的第一个OFFER。Simon很感恩,正式入职后加倍努力。那一年,化工能源组第一次上了“新财富”……当然,如今Simon已是国内知名券商并购部的大佬了。

03山不转水转,就算水不转,人还可以转

Steven读书前的背景也很漂亮,30岁不到,已是某国际快消巨头华中区的市场销售负责人了。也是一直仰慕金融行业的高大上,想进投行,所以辞职读MBA。

遭遇金融危机,也是始料未及啊。

女朋友是ABC,家境优越,二人感情不错。一切计划得很好,到美国来读MBA,无论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北京上海,切到金融,换入投行,就跟女朋友结婚。可如今,没有机会,找不到工作啊……

女朋友不高兴了,肯定接受不了一个没有工作,或没有高大上工作的男朋友,提出了分手,自己留在了美国,在硅谷做起了风投。

“哎,人生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Steven笑着说。

分手后,Steven回国找工作,投了很多简历,要他去面试的基本都是消费品领域,无论FMCG,还是奢侈品,他还是不想再干了。

后来,Steven接受了一家国内保险巨头的OFFER,进了财富管理事业部。

半年时间,艰难市场行情下,Steven居然业绩非常突出,人才就是人才,董事长找到他问,是否愿意过来做他的业务总助,他同意了。

这位董事长,在江湖中是赫赫有名的工作狂,能给他做总助的,那得是人中龙凤。

Steven韧性很大,一年半的总助生涯很是锻炼人,开会到凌晨2:00或凌晨2:00突然被叫起来开会,那是常有的事儿。

后来找到机会,跟董事长说,希望加入到集团新成立的投行事业部。董事长开明,批准了他的调岗申请,而且让他以“投行部副总经理”的抬头入职。

看起来一切还算顺利,只是这“曲线救国”的个中滋味,也只有男主自己知道了:

好吧,后面确实有个故事,Steven的白富美前女朋友代表他们的小VC来找Steven募资……细节就此略去了。

04所以呢……

三位校友,无论怎么看,都是“高富帅”啦。如今在各自领域都干得很好,也早就百万年薪了。如果他们自己不说,谁又知道当年那些求职“迫境”呢?何况,他们就是现在聊起来,也不过是风趣自嘲,完全一片云淡风轻啊。

无论是机缘偶成、曲线救国、还是云开月明,可都是人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角逐。

压力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发展起来的人才,才是真人才啊。

如何应对职场求职危机?

可以先备一张:换行商学院年卡

“换行”专注高潜力商业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zyzlkc/8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