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怎样治疗口疮 >> 正文 >> 正文

中医舌诊呼吸系统疾病证候与舌象医案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23-4-22
订阅话题精华文章

呼吸系统疾病证候与舌象

慢性支气管炎;寒痰宿肺证

苏某,女,55岁。

初诊时间:年04月30日(图3-)。

主诉:咳嗽反复发作1个月余。

现病史:支气管炎病史,过敏体质。每因外感、受寒等因素发病,咳喘迁延。1月前感受风寒后,反复咳嗽伴咳痰,持续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现仍咳,咳甚则呛咳不止,夜间亦作。痰色白、质黏稠,难以咳出,鼻塞流清涕。微汗,胸闷,气短。胃纳一般,大便尚可。脉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紫暗,舌质胖大齿痕,苔色黑,苔质厚腻。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寒痰宿肺、痰湿内蕴证。

治则治法:温化痰饮,宣肺止咳。

方药:

炙麻黄15g紫菀15g款冬花18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桔梗15g炙黄芪15g木蝴蝶6g附子12g白术12g苏子30g麦冬18g细辛6g白芍12g桂枝15g甘草15g

7剂

二诊时间:年5月7日(图3-)。

复诊症状:服上方后咳渐缓,咳痰渐出,痰浓色黄易咳出,黑苔已化。偶有鼻流清涕。脉沉。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紫,舌质胖大齿痕,黑苔大部分已化,根部厚腻。

治则治法:温化痰饮,宣肺止咳。

方药:

炙麻黄15g木蝴蝶9g款冬花15g生牡蛎30g生龙骨30桂枝12g炙黄芪15g党参15g附子12g白术12g五味子15g紫苏子20g高良姜9g生甘草15g细辛6g射干12g

7剂

三诊时间:

年5月14日(图3-)。

复诊症状:服药后咳已渐少,咳白浓痰,痰量亦减少。偶有咽喉梗塞,白昼偶有干咳,时觉气短,心悸。脉沉细。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转红润,舌质有轻微齿痕,舌苔明显好转成薄白。

治则治法:健脾化痰,理气宽胸。

方药:

白术9g党参15g茯苓15g苍术9g厚朴9g款冬花18g浙贝母9g炙黄芪18g紫苏子12g白芥子12g莱菔子12g麦冬18g薄荷(后下)6g制半夏12g干姜9g瓜蒌皮15g

7剂

其他杂病证候与舌象

(1)头痛;痰火内郁证

乔某,女,56岁。

初诊时间:

年4月21日(图3-)。

主诉:头痛1周。

现病史:近1周头痛,口疮,伴有心烦,夜寐多梦,纳呆。情绪紧张则易心悸、乏力。二便尚可。平素喜饮酒,日饮1斤黄酒。脉弦数。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尖边红,舌质有齿痕,苔色白,苔质右侧厚腻。

中医诊断:头痛;心肝火旺、痰湿内蕴证。

治则治法:清心泻火,清化痰湿。

方药:导赤散合黄连泻心汤、二陈汤加减,1周。

复诊时间:

年4月28日(图3-)。

复诊症状:头痛症状缓解,口疮渐愈,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脉细缓。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舌质仍有齿痕,舌苔已化,薄白而润。

治则治法:滋阴清热,行气化湿。

方药:续用前方加减。

(2)燥痹;热盛血郁证

杨某,女,22岁。

初诊时间:

年12月22日(图3-)。

主诉:双眼睑沉重感10余年,伴反复性口干,两目干涩。

现病史:近10余年来双睑沉重感,甚则不欲睁眼,伴口干,两目干涩,纳差。夜尿2~3次,大便日行,寐尚可。脉细涩。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白枯暗,舌质有裂纹,苔色黄,苔质根部燥腻。

中医诊断:燥痹;热盛津亏,气血郁滞证。

治则治法:清热养阴,益气生津。

方药:

南沙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8g生地黄45g生大黄(后下)9g淡竹叶15白术12g当归15g制半夏12g厚朴12g玄参18g柴胡12g白芍15g桂枝9g高良姜6g川芎30g丹参30g甘草15g

7剂

二诊时间:

年12月29日(图3-)。

复诊症状:服药2周症状明显改善,口干、目干、双睑沉重均渐缓。余症见:便溏,日行3~5次,偶有心悸,烦闷。纳可,寐安。脉细涩。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服药后黄燥腻苔已化去大部分,仅余舌根侧部少量黄腻苔,舌红有齿痕裂纹,裸露处舌苔剥少。

治则治法:清热生津,理气活血。

方药:沿用上方,1周。

三诊时间:

年1月5日(图3-)。

复诊症状:口干好转,余症见:乏力,便溏,日行2~3次,纳可,寐安。脉沉涩。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黄腻苔已化尽,舌色已转红润,舌上裂纹减轻,舌面新生薄苔均匀,舌尖偏红。

治则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养阴。

方药:

党参15g麦冬18g生地黄45g白术12g茯苓15g玄参18g柴胡12g白芍15g制半夏9g黄芩炭6g川芎30g甘草15g

7剂

(3)失眠;肝肾阴虚证

金某,女,50岁。

初诊时间:年6月2日(图3-)。

主诉:夜寐不安3年余。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黄腻苔已化尽,舌色已转红润,舌上裂纹减轻,舌面新生薄苔均匀,舌尖偏红。

治则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养阴。

方药:

党参15g麦冬18g生地黄45g白术12g茯苓15g玄参18g柴胡12g白芍15g制半夏9g黄芩炭6g川芎30g甘草15g

7剂

(3)失眠;肝肾阴虚证

金某,女,50岁。

初诊时间:年6月2日(图3-)。

主诉:夜寐不安3年余。

现病史:近3年失眠反复,寐浅易醒,每晚睡3~4小时。现症见:精神欠佳,心烦,神疲乏力,面淡少华,咽干,两目干涩。月经量少,经期紊乱,腰酸。纳尚可,二便调。脉沉细数。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质偏红,舌苔薄,根部淡黄微腻。

中医诊断:不寐;肝肾阴虚证。

治则治法:养阴清热安神,滋养肝肾。

方药:酸枣仁汤合二至丸加减,2周。

复诊时间:

年6月16日(图3-)。

复诊症状:服药后,睡眠明显改善,每晚已可睡6~7个小时。纳可,二便调。脉沉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黄苔已化,舌淡红,苔薄白。

治则治法:养阴清热安神,滋养肝肾。

方药:前方加减,2周。

(4)失眠;肝气郁结证

姚某,女,57岁。

初诊时间:年5月10日(图3-)。

主诉:失眠、多梦,反复发作3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失眠多年,近3年加重。平日心事较重,压力较大,夜间难以入睡,睡后多梦易醒,醒后常不能再寐。每日睡眠时间约3~5小时,平时服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百忧解)抗抑郁治疗,帮助睡眠。近日因家庭琐事失眠加重,伴头晕,胸闷乏力,气少懒言,善叹息,纳差。二便尚调。脉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白偏紫,舌边齿痕重,舌苔淡黄腻。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

中医诊断:不寐;肝气郁结。

治则治法:疏肝理气,解郁安眠。

方药:

生黄芪15g生白术12g葛根30g川芎10g柴胡12g薄荷(后下)6g高良姜6g厚朴6g茯苓15g香附9g八月札9g当归10g炙甘草6g茯神12g佛手15g合欢皮30g首乌藤30g郁金12g

14剂

复诊时间:

年6月21日(图3-)。

复诊症状:患者自诉疲劳乏力明显缓解,停服西药后,夜寐可睡5~6小时。寐偶醒,纳可,二便调。脉细数。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向淡红舌发展,齿痕仍在,黄腻苔渐化,苔根白微腻。

治则治法:疏肝健脾,解郁安眠。

方药:续用前方加减,2周。

(5)口疮;阴虚火旺证

朱某,女,62岁。

初诊时间:

年4月28日(图3-)。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

现病史:近1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舌、口腔黏膜为好发部位。鼻腔内疮疡时发,口气重浊,口干夜甚,胃脘灼热。入睡难,多梦。纳尚佳,二便如常。脉细数。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暗红,舌质有裂纹,舌苔薄白燥,微腻。

西医诊断:口腔溃疡。

中医诊断:口疮;心脾郁热、阴虚火旺证。

治则治法:滋阴泻火,解郁安神。

方药:

南沙参30g北沙参30g生地黄30g生黄芪15g黄连9g当归10g皂角刺9g地骨皮15g黄芩12g首乌藤30g蜈蚣2条淡竹叶12g甘草9g

7剂

复诊时间:

年5月5日(图3-)。

复诊症状:服药1周后病情好转,口干口苦偶作,口腔溃疡已愈。夜寐欠佳,纳可,大便调,小便微黄。脉沉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仍红,舌质裂纹较前明显减轻,苔已化为薄白。

治则治法:养阴清热,解郁安神。

方药:

南沙参30g北沙参30g生地黄30g熟地黄30g生黄芪20g黄连9g当归10g皂角刺9g地骨皮15g黄芩12g首乌藤30g蜈蚣2条甘草9g茵陈15g郁金18g白芍15g

14剂

(6)蛇串疮;痰热壅盛证

姜某,女,69岁。

初诊时间:

年4月13日(图3-)。

主诉:胁肋部发疱疹2周。

现病史:带状疱疹近2周,疱疹色红,少量溃破,结痂,刺痛剧烈。口干口苦,口中黏腻,口气重浊,纳少,小便短黄。大便可,寐一般。脉弦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绛,苔色黄,苔质厚燥而垢腻。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蛇串疮;痰热壅盛证。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活血理气。

方药:

黄芩12g蒲公英10g皂角刺9g金银花15g生地黄18g川芎15g黄连6g厚朴6g蜈蚣1条生黄芪10g连翘6g黄柏9g大黄炭9g甘草12g

7剂

复诊时间:

年4月20日(图3-)。

复诊症状:皮肤疼痛敏感,红色疱疹呈片状,疱疹皮损外周扩散,口干,大便调,寐尚可。脉迟弦。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绛,苔色黄,垢腻苔大部分已化,仅根部厚腻。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活血理气。

方药:

黄芩15g蒲公英10g金银花15g生地黄20g甘草15g大青叶10g厚朴6g蜈蚣1条柴胡12g连翘6g黄连6g大黄炭6g板蓝根12g皂角刺12g川芎15g甘草3g

14剂

(7)蛇串疮;肝胆湿热证

桂某,男,48岁。

初诊时间:

年6月28日(图3-)。

主诉:上腹痛1周。

现病史:患者上腹痛7日,皮肤痒痛,夜卧明显,站位坐位均无疼痛,无嗳气,无胃胀,无胃脘不适,大便如常,皮肤如常,寐差,脉沉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暗红,舌苔黄,苔质厚腻。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蛇串疮;肝胆湿热证。

治则治法:患者虽皮肤无异常,但上腹疼痛呈腰带状,且为肤表疼痛,乃蛇串疮未发时,肝胆湿热之兆,舌脉皆随证,故治拟清热解毒,清泻肝胆。

方药:

川芎15g白芍30g蜈蚣2条僵蚕9g三七粉4g甘草9g大青叶30g板蓝根18g生地黄30g苦楝皮27g地肤子18g知母12g苦参18g香附9g苍术9g黄芩9g

7剂

复诊时间:年7月5日(图3-、图3-)。

复诊症状:疱疹于左胁下发作,红热疼痛,但疼痛较前好转,纳可,大便正常,寐欠安多梦,脉弦。

图3- 二诊舌象

图3- 二诊疱疹图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舌体齿痕,舌苔转薄,苔黄褪去明显,舌根苔质微腻。

治则治法:续用清热利湿,清热解毒之法。

方药:续用前方,7剂。

(8)虚劳;肾阳虚证

何某,女,45岁。

初诊时间:

年5月12日(图3-)。

主诉:畏寒肢冷6年。

现病史:患者自6年前流产之后,出现畏寒甚,腰酸,项背冷痛,四肢酸冷,四季畏风。现症见:畏寒甚,自觉冷风自头部、项背入骨。兼全身乏力,脱发,面色?白,四肢倦怠肿胀,体重增加,入夜虚烦,偶有盗汗。胃纳一般,尿频,大便黏腻。脉沉细无力。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白,舌质嫩边有齿痕,苔色白,苔质根白腻。

中医诊断:虚劳;肾阳亏虚、阴阳失和证。

治则治法:益肾温阳,填精补虚。

方药:桂附地黄丸合龟鹿二仙汤加减,7剂。

复诊时间:

年5月19日(图3-)。

复诊症状:自觉畏寒、盗汗、腰酸等症明显缓解,仍时见肢冷,自汗,大便黏腻,隔日一行,尿频,夜尿仍多。脉沉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渐转淡红,舌苔薄白,舌根白苔已化。

治则治法:温补肾阳,益气固表。

方药:桂附地黄丸、龟鹿二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2周。

(9)汗证;气阴两虚证

蔡某,女,74岁。

初诊时间:年11月3日(图3-)。

主诉:烦热汗出4个月。

现病史:甲状腺癌术后4个月。现症见疲劳乏力,身热,动辄汗出,心前区隐痛时作,舌麻木,纳可,大小便调,寐安。脉数。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白,舌质有裂纹,苔色白,苔质中部厚。

西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

中医诊断:汗证,胸痹;气阴亏虚、心血瘀阻证。

治则治法: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方药:

生黄芪20g白术9g川芎15g生地黄15g熟地黄30g鳖甲12g龟甲12g茯神12g赤芍15g白芍15g皂角刺12g夏枯草15g地骨皮12g当归10g丹参15g仙鹤草15g甘草9g

14剂

二诊时间:

年2月3日(图3-)。

复诊症状:汗出较前好转,时有微热,口苦,食后尤甚,大便成形,日行2~3次,夜寐可。脉细涩。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舌质有裂纹,苔薄白。

治则治法:滋阴清热,疏肝健脾。

方药:

生黄芪10g赤芍12g甘草9g紫贝齿30g太子参15g白术20g茯苓15g川楝子18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连6g地骨皮10g石斛15g麦冬18g当归10g

14剂

三诊时间:

年3月9日(图3-)。

复诊症状:症情明显好转,口苦消除,偶有烦热汗出,心胸闷痛不适,大便调。脉弦滑。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舌质有裂纹,舌苔薄白。

理法方药:续守前方,2周。

(10)遗精;心肾不交证

陆某,男,26岁。

首诊时间:年3月28日(图3-)。

主诉:滑精3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滑精3年余,几乎每晚无梦而遗。近半年来因压力过大,病情加剧,甚至午睡时自遗。尿频夜甚,平素易疲劳,久站则腰痛,多食则胃胀,嗳气,大便干,每日一行,有肛裂病史,便后少量鲜血,面色不华,纳食可,夜寐一般。脉细弦。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质胖嫩,有齿痕,舌面有点刺,苔薄白润,根部稍厚腻。

西医诊断:遗精。

中医诊断:遗精;心肾不交证。

治则治法:交通心肾,温阳固精。

方药:

生黄芪45g生白术9g山药30g乌药12g杜仲18g益智仁18g沙苑子18g芡实18g莲子18g百合18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熟地黄30g车前子30g女贞子18g五味子9g龟甲9g麦冬18g鳖甲9g酸枣仁9g

14剂

复诊时间:

年5月10日(图3-)。

复诊症状:遗精已除,腿酸,晨起腰部酸胀明显,小便已常。脉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较前红润,齿痕减轻,苔薄白根淡黄略腻,较前好转。

治法治则:温阳补肾固精。

方药:续用前方加减,2周。

(11)热淋;湿热下注证

杨某,女,50岁。

初诊时间:

年7月18日(图3-)。

主诉:尿频、尿急,反复1月余。

现病史:患者1个半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最高体温39℃。外院以“急性肾盂肾炎”收治入院,住院治疗16天后症状好转。据述,既往尿路感染频发,近4年均有发作。现症见:尿频急仍有,无发热,无尿痛,鼻咽部不适,口中黏腻,大便干,日行,纳可,寐常。脉细数。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红,舌苔薄淡黄,舌根部黄腻,舌上黏涎。

西医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中医诊断:热淋;湿热下注。

治则治法: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方药:

生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0g土茯苓30g

牡丹皮10g巴戟天10g黄柏10g知母10g泽泻10g丹参15g茯苓15g鹿衔草15g甘草6g车前草15g白茅根15g

7剂

复诊时间:

年10月10日(图3-)。

复诊症状:经此前治疗病情已控制,尿频尿急缓解。9月20日尿感复发,小便频急黄赤,无发热。9月20日尿常规示:白细胞+++,隐血++++,纳可,口中黏腻,寐常,大便通畅,脉细弦。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舌苔渐常,舌色淡红色,舌苔薄白,舌上黏液较多。

治则治法:续用清热利湿之法。

方药:

生地黄15g玄参10g淡竹叶10g知母10g牡丹皮10g凤尾草15g墨旱莲30g菟丝子15g牡蛎30g土茯苓30g地锦草15g黄柏15g车前子15g泽泻10g甘草3g

7剂

复诊时间:

年11月7日(图3-)。

复诊症状:小便正常,服药后尿频尿急已除,尿常规已转为正常,口中黏腻感消失。午后脊背酸楚,纳可,便调,寐安。脉细。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色,舌体有轻微齿痕,舌苔薄白润。

治则治法:续用清热利湿之法,且增益气补肾之品,以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方药:

生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0g山药10g巴戟天10g茯苓10g首乌藤15g薏苡仁15g玄参10g黄柏15g知母10g牡蛎30g泽泻10g土茯苓15g凤尾草30g甘草6g

14剂

(12)舌麻;瘀血阻络证

张某,女,61岁。

初诊时间:年7月5日(图3-、图3-)。

主诉:舌麻反复发作3年。

现病史:患者舌麻反复发作,下午尤甚。平时寐差,久服安眠药。现症见:舌麻明显,味觉正常,耳鸣时作,听力减退,无头晕、头痛,无心悸气短,纳一般,大便可。脉细。

图3- 首诊舌象

图3- 首诊舌下络脉

舌象特征:舌色淡白偏紫,舌苔薄白,舌下络脉瘀阻扩张。

西医诊断:舌觉异常。

中医诊断:舌麻;瘀血阻络。

治则治法:养血活血,通络息风。

方药:

川芎10g生地黄15g赤芍18g当归10g蜈蚣2条僵蚕9g三棱12g莪术12g知母12g苦楝皮18g茯神12g黄连6g黄芩9g天麻18g泽泻10g桂枝18g甘草9g大黄炭6g生牡蛎30g

7剂

复诊时间:

年11月1日(图3-)。

复诊症状:服药后舌麻较前好转,近一周服药不规律渐感复发,麻木仍作。纳一般,大便可,寐欠佳,脉细涩。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转淡红,舌苔薄白,舌下络脉瘀张仍有。

治则治法:续用养血活血,通络息风。

方药:续用前方加减。

川芎10g赤芍18g当归10g僵蚕9g天麻12g丹参30g甘草9g鳖甲18g茯苓10g蜈蚣2条黄连6g川牛膝18g全蝎3g穿心莲6g三棱12g生黄芪15g生牡蛎30g

14剂

中医舌诊:舌诊在病证诊断中的应用图解(4)

中医舌诊:脾胃病证候与舌象医案

中医舌诊:心脑血管疾病证候与舌象医案

加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zmyzlkc/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