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口疮如何检查 >> 正文 >> 正文

又双叒口腔溃疡就一定是上火吗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21-3-20
医学指导: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马军

■■■■

反复口腔溃疡在临床非常常见

门诊每天都要碰到几例

对大多数人而言

口腔溃疡不是什么大毛病

但是很影响生活质量

带来很多烦恼

很多病人一进来就对医生说:“我上火了”或者“我热气了”,就连很多医生也持这种观点,总认为口腔溃疡跟所谓的“热气”必定有直接关系,可按照清热解毒凉血的方法治疗,就是怎么也治不好。

中医有句古话:言不治者,未得其术也。碰到这种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我们就要多问个为什么,是不是我们判断有偏差,是不是思维定式在作怪?

很多人认为我们居住在岭南地区,多湿多热,所以广东人的体质也一定是多湿热的。

很多病人一进来就自我介绍说自己“湿气重”或者“热气”,在他们观念中“湿”和“热”是造成所有疾病的根源,所以治疗自然也仅仅需要清热化湿、清热解毒。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医真就这么简单吗?

非也!

中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并不是“湿热、脾虚、肾虚”等这几个概念词可以总结概括的。

就广东人而言,“气虚”和“阳虚”体质偏多一些,尤其是稍微上了年纪的人,这跟临床实际比较符合,但和一般人的想象大相径庭,可能不好理解。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岭南地区确实比较闷热,这时候人出汗就比较多,阳气随汗液外溢,多汗则伤阳,另外广东人喜欢喝茶,有些人可能会不分季节不顾个人体质状态滥用凉茶,人为地造成体质的虚寒。

还是回到口腔溃疡的话题,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按照“热气”的常规治疗效果不好。

碰到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尤其是症状比较重的,我们要尽量找到病因,排除是否有严重的疾病,比如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还有肿瘤等等,先针对基础病进行相关治疗。

中医在治疗口腔溃疡上有着很好的疗效,但前提一定要辩证准确。

马军主任在临床中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寒、热、虚、实”各种情况都可出现,尤以“寒热错杂”状态更为多见。

以下介绍马主任常用的几个方

都是经典的古方

01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炙甘草

?黄岑

?干姜

?半夏

?大枣

?黄连

这个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每个学习经方的人都知道这个方可以用来治疗口腔溃疡,而且效果非常好。

古人原本用这个方治疗“狐惑病”,“狐惑病”是什么病?是一种导致咽喉阴部黏膜损害,并伴有皮肤损害以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有点类似于现在西医所讲的白塞氏病,特点就是顽固性的黏膜溃疡。

甘草泻心汤是经典的寒热并用的方子,用来治疗寒热错杂的多种病变。

什么是寒热错杂状态呢?

人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而精密的生命体,其复杂程度极大超出我们的认知,人不是除了“热”就是“寒”,除了“虚”就是“实”,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状态。

比如说口腔溃疡,破溃久治不愈,口干舌红口苦,表现出一派的热像,可是胃肠道又不好,容易腹泻,或者怕冷、手脚冰凉,或者其他的一些寒像,这就是一种典型上热下寒表现。如果在治疗中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