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久的婴儿,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的婴儿或新生儿。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主要表现为牙龈、颊黏膜或口唇内侧等处出现乳白色奶块样的膜样物,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患儿伴有低烧的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什么让宝宝患上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事实上,霉菌常见于身体很多地方,但是很少会引发疾病,甚至在超过半数的成年人中,口腔中都有念珠菌的存在,并且大多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大问题。但由于新生宝宝自身抵抗力弱,需要其他人照顾,因此通常都是因为交叉感染来的白色念珠菌导致发生鹅口疮。
也可能是卫生习惯不良引起的,妈妈乳头不洁或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也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
1.观察情况:注意观察患儿每天口腔黏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吃奶时啼哭并(或)伴有吞咽、呼吸困难时,医院。
2.对症处理:发热的患儿应密切监测体温,肛温高于38℃可行温水浴,适量添加淡盐水或温开水服用;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口臭可用3%双氧水每天两次擦洗口腔;对于破溃处应遵医嘱及时用药。
3.注意卫生:注意患儿口腔及母亲乳头的清洁。母亲喂奶前后应用温水将乳头清洗干净,喂奶后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注意手卫生。
4.饮食营养:乳母饮食应清淡,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5.加强抵抗力:对于新生儿应减少其交叉感染的机会,合理喂养;对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应进行适当的活动、合理添加辅食、预防感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skczmb/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