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口疮如何检查 >> 正文 >> 正文

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21-3-22

解读中医治疗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的临床案例。

西医上的口腔溃疡和中医上的阴虚火旺口疮

在现代医学的认知中,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人群最多的一种疾病。

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以有诱因或无诱因发作,出个差、熬个夜、得个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夫妻吵个架、考个试等均可诱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多发于中老年,更常见于女性,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与免疫、遗传、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异常、精神和情绪因素、微生态、系统性疾病等有关。

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个别的有全身性发热、低热等转账,但局部的灼痛仍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时甚至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身心健康。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生物抑制剂、生物促进剂等进行对因和对症的全身或局部治疗,因为原因尚不确切,所以疗效经常不佳,且存在着越用越严重的状况。

在中医上,复发性口腔溃疡根据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常归属于“口疮”、“口糜”、“口疳”、“口蕈”等范畴,而其中阴虚火旺型口疮更是最为常见证型,一般多因肾阴亏虚,阴津耗伤,虚火上炎,熏蒸口舌从而病发为溃疡。

阴虚火旺口疮也常因为治疗口疮就用寒凉之药而伤及脾胃,导致脾胃阴虚积热等促使虚火上炎发而口疮。

中医上治疗阴虚火旺口疮常以滋阴降火为大法。

而今天解毒的这个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常用而经典的方剂。

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治疗阴虚火旺口疮46名医案

为了验证滋阴降火的中医经方和传统西医疗法在治疗阴虚火旺口疮上的效果差异,浙江医院朱崟医生,于年2月—年1月做个一个对抗研究。

医院收治的92名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名和中药治疗组46名,两组男女比例接近,年龄分布在21~43岁之间,病程从1~12年不等,他们都符合西医《口腔黏膜病学》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也符合中医上阴虚火旺型辨证标准,即口腔黏膜溃疡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有假膜,周围黏膜充血,灼痛,伴有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健忘多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红,脉细数。这92名患者都排除了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合并口腔癌以及结核性溃疡等严重的口腔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于早晚刷牙后口腔内含漱,口服维生素B2片,每次1~2片,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组方由沙参、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黄连、麦门冬、赤芍、白芍、泽泻、山药、茯苓、甘草组成,水煎服,早晚各1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

治疗结果: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组:治愈18名,显效20名,有效6名,无效2名,总有效率为82.6%;

对照组:治愈13名,显效22名,有效5名,无效6名,总有效率76.1%。

为什么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效果这么好呢?

原来,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沙参、麦门冬、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清虚火;

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

山药滋肾益精;白芍补血敛阴;

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滋阴润燥;

黄柏清退虚火除蒸;

黄连泻火解毒,为口舌生疮、痈疮肿毒的常用药;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泽泻利水渗湿,即可泄肾经之虚火,又可防滋腻太过;

茯苓宁心安神;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起到滋阴养血、清降虚火的作用。

而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同样证实,沙参、生地黄、麦门冬、石斛、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中药含有多糖、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抵御致病因子侵袭,抗氧化,抗溃疡,解热镇痛,抑菌等药理作用;

黄连、黄柏等清热泻火中药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炎,增强免疫力,抗溃疡等作用。

这个研究的结果显示,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以及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传统对照组,说明自拟参黄养阴降火汤与西药联合使用可尽快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不适,减轻患者疼痛,疗效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5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