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体检一切正常,却突然确诊为癌症晚期?在知乎论坛上,一位长期从事体检行业的医生分享了其中的原因。
由于我从事的行业特殊,每天都和各种健康问题,体检报告,重大疾病尤其是癌症打交道。
见过很多人每年体检,花的钱也不少,每次体检报告上各项指标没有任何异常。
可是癌症一查出来为什么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很简单,因为大多数的人做的是“假体检”!
咱们一般人做的这些体检项目想查出早期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的早期癌症,几乎不可能。
这是我电脑里,三四年下来存的上千份体检报告的的样本。
大家提供给我的体检报告,绝大多数都是长这样的:这些体检报告的检查项目,只是最最基础的检查项目,都是由身体基础项目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影像学检查三大项组成。这种普通体检,只能让咱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重要器官运行是否正常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筛选比较有用,对于中晚期比较严重的癌症会有一个指示作用,但是你要拿它去筛选早期的癌症尤其是肠胃消化道的癌症,十个里面得有九个会被漏检。想想你的体检报告是不是就是这样?体检癌症筛查最常见误区
除了普通体检查不出癌症,这位医生指出了癌症筛查中常见的误区:下面以我这几年的职业经历,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做这样的体检,癌症一查出来就是晚期?首先很多癌症病属都知道,大多数癌症其实在早期并没有很典型的症状,经常表现为低热,经常疲劳,消化不良,食欲下降,持续体重减轻以及肿块,如果你没有癌症专项的体检和活检结果的支持,仅靠普通体检或者体表的轻微症状就让医生去确诊,几乎等于痴人说梦。说两个真实案例:一个和我年纪大小差不多的朋友的孩子,一岁半的时候经常腹泻,发烧,走路老是累走不动,医院,基层的医生年轻没有经验,检查了一下说是缺钙,吃了一个月的钙片,没用。医院,主治的医生也是刚做妈妈,见的多又加上天生的母爱,让孩子抓紧做腹部B超,照了一个多小时,肝肾占位,肾母细胞瘤。整整耽误一个月!要知道有的癌症早期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比如肺癌,胸腔给了肺内肿瘤完全足够的生长空间,肺癌早期的人开始并不会有任何异常,吃饭呼吸和正常人一样,直到肿瘤长大压迫到胸腔了,侵犯胸膜了,才会有胸疼,医院往往不是早期了。这种情况的早期发现,通常都是其他身体异常了,去医院体检带出来的,如果没有定期的专项体检(比如低剂量CT查肺癌)它的早期发现就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方面完全考验医生超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能查出早期的概率,和“掷色子”差不多。再说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年纪稍大的妈妈牙齿烂了个洞,去医院补牙。牙补完了,医生多说了一句,看你妈妈舌头上溃疡的有点太对劲,要不你带她做个活检吧。结果,早期舌癌。妈妈只是切了一点舌头,目前定期复查,一切良好。因此,有时候医生的一念,可能会改变病人的往后余生。要知道,很多口腔癌发现时都是晚期,舌头全切那种。年年体检,为何查出癌就是晚期?一般我们每年定期的常规体检,主要分为体格检查以及仪器检查,例如检查身高、体重、体态等,接着仪器还需检查自己的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而这类检查,只是为了更好让我们多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重要器官的运行情况,另外还能发现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病。但是,健康体检≠防癌体检,普通体检根本查不出癌症。而且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会对常规体检时所需的生理指标有太大影响。不仅如此,体检的频次、项目、地点都很重要。项目的选择要体现个性化需求,最好长期选择同一家体检机构,这样体检报告能有连续性和更强的参考价值。定制一份“个性化体检单”一份“个性化体检单”的出炉,前期要有4步:1、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疾病;
2、沟通已有的健康问题;
3、沟通平时的生活习惯,是否久坐,压力大不大,有无抽烟喝酒;
4、根据医生的评估、建议,选择检查项目。
一般体检机构都会有多种“套餐”,包含项目和费用也不等。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体检内容大致分成两类:基础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也被称为“1+X”。1代表基础检查项目,是每年必选项目。基础套餐包含: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心电图,超声,胸片,大小便常规等。
X代表专项筛查项目,是根据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史及自身需求去选择的,专项筛查项目有很多种,例如:头颅CT、头部核磁共振、冠状动脉CTA、女性妇科专项、肿瘤专项、胃肠镜检查、低剂量螺旋CT等专项检查项目。体检漏掉5项可能误大病一些体检项目需要暴露隐私部位,或有疼痛等不适,很多人会自动放弃,但这很可能遗误大病。
1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排名第一的弃检项目,39%的人会主动放弃。
检查优势:8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
可检疾病:各类肛肠疾病:痔疮、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前列腺疾病: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
建议人群:国人直肠癌发病趋向年轻化。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2胃镜
体检中,不足1%的人会选择胃镜。
检查优势: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
可检疾病:胃肠道炎症、糜烂、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血管瘤、肿瘤等。
建议人群:普通人群每5年做一次胃镜,已有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
注意事项:做胃镜检查前不能吃任何食物,检查后应等麻药过后30分钟才能进食。
3粪便检查
很多人怕脏、嫌麻烦,放弃大小便检查。
检查优势:粪检是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
可检疾病:尿常规:结石、泌尿系统炎症、淋巴管病病变等。粪便分析:胃肠道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胃肠道肿瘤等。
建议人群:普通人群每年筛查一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检查两次或两次以上。
4胸片
很多人因为怕辐射而不拍胸片。
检查优势: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可检疾病:肺炎,肿瘤,骨折,气胸,肺心病,心脏病等。
建议人群:普通人群在体检时每年拍一次胸片。
注意事项: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5妇科检查
害羞暴露隐私部位,不少女性会避开妇科检查。
检查优势:及确发现妇科疾病、判断子宫形态和位置是否异常。
可检疾病:外阴:肿瘤、炎症、尖锐湿疣等。阴道:畸形、炎症、白带异常等。宫颈:畸形、炎症、肿物、癌变等。
建议人群: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至少一次妇科检查。无性生活,建议咨询医生。
这4类人更应做防癌体检1各类肿瘤高风险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频繁接触致癌物质、频繁性生活(特别是女性)等都属于肿瘤高风险人群。
2居住在肿瘤高发地区
广东省为例,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河南、河北等地区食道癌高发。上海、江苏等地是肝癌高发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是肺癌的重灾区。
3有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吸烟、喝酒、压力过大、过度劳累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增加患癌风险。吸烟已经被证实是肺癌等多种肿瘤的高危诱发因素,饮酒过度则会导致肝硬化,继而容易引发肝癌。
4年龄在45岁以上
45岁以后,要有防癌意识,“五十而知肿瘤”的现象屡见不鲜,应该提前做好防范。但是年龄并非是绝对的门槛,这些年,肿瘤发病已呈年轻化趋势。
癌症如果能在早期发现,治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没有出现癌症症状时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资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