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口疮如何检查 >> 正文 >> 正文

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小方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18-7-14

典型病例

例一、林××,女38岁,南安县东田中心小学教师。年5月21日初诊。

复发性口疮愈而复发已20多年,患部呈烧灼样疼痛,特别是说话、吃饭、咀嚼时疼痛更甚,接触酸、碱食物则疼痛难忍,每于失眠或教学紧张时而加重。曾经多方求医,屡服西药及清心导热、滋阴降火的中药均未获效。

现由于病程长,体质衰。证见纳呆食少,头晕目眩时作,神倦懒言,面色少华。诊其脉沉缓而弱,唇口淡,苔少,口唇内侧上下粘膜可见圆形及椭圆形的溃疡点4个,小的直径约1.5毫米,大的3毫米左右。

边缘整齐,溃疡面平坦,覆有微黄色或灰白色的一层,周围有红晕。证属脾阳虚衰为本,内蕴毒热之邪为标;治以温阳健脾,佐以甘寒解毒。方用绿豆羊肉汤治之。

羊肉克绿豆30克生姜5克大枣10粒,加水适量炖烂取服。每日1剂,嘱服3剂。

6月10日患者因肾炎来我院治疗,顺谈其复发性口疮,服上方3剂后,药对证,效如神。为巩固疗效,自己连进5剂而告痊。最近随访,自诉偶有复发仍以原方治之,随即消失。

例二陈××,男性,46岁,南安县检察院干部。年11月7日初诊。

患者自年以来,复发性口疮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未获效,患部灼热刺痛,尤以说话饮食为甚,有时则不敢进食。每遇工作劳累或失眠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此次发作已达一周余,现神疲懒言,纳呆食少,面色咣白,脉沉迟,舌质淡胖,苔薄白,舌中微黄。下唇内侧粘膜有黄豆大的溃疡点3个。证属脾阳不足,内蕴热毒之邪;治宜温养脾土为主,佐以甘寒解毒。方用绿豆羊肉汤治之。

处方:羊肉克绿豆3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加水炖烂取服。日服一次,病愈停服。

11月15日复诊:患者谓:服上药先后六次,症愈未见复作。遂嘱停药观察。

年4月3日,因感冒来诊,告曰:口疮经治疗后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及体会

1.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常见口腔病。《圣济总录》指出:“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疡医大全》谓:“口疮因胃弱谷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至于在治疗上,朱丹溪说:“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土虚”。

明清医学家如张景岳,龚廷贤,喻嘉言,沈金鳌等对口疮服药无效,应用甘温治法取效的记载也屡见不鲜;薛立斋医案选录口疮治验十三则,其中所用药均偏于甘温,慎于苦寒。

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脾胃之虚愈甚,则口疮愈易发作,病程愈长,消烁阴津则愈厉害。故体内必蕴积热毒之邪,这是本病的关键所在。但其本在虚,其标在于热毒之邪。故脏腑病变为本,局部病变是标。

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在治疗上以甘温调补脾胃为主,辅以甘寒清泄热毒之邪,方用自拟绿豆羊肉汤治之。其用意为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补形,气味甘温,专入脾。

即《内经》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生姜温中散寒;大枣为安中之药,以增强补益脾胃之功。盖脾胃为“后天之本,营血化生之源”,脾胃得治,则诸虚俱愈矣。绿豆取其甘寒,既资脾胃又能解久病内蕴热毒之邪。合而用之,而收全功。

3.本方系以药物和营养食物相配合的别开生面的扶正祛邪治法,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临床使用以来,未见弊端。

本证以老年人及妇女为多,这与体质虚衰及家务操劳过度可能有关。在临床观察中,本病的患者常因过度疲乏,睡眠不足而诱发,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

评注

吴光烈是福建南安名医,吴师云:本方不但治疗复发性口疮有良效,对气虚发热,身大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以及妇女产后劳倦内伤发热,证见肌热面赤,烦渴欲热饮,舌淡红,脉洪大而虚者,用之也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学习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31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