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分算什么?只有自己的舌头最靠得住!最近,话题#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登上热搜引发不少网友共鸣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曾经去过一些低分餐厅味道却出乎意料的美味而跟着好评或推荐“跟风”尝一尝的网红餐厅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频频踩雷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还抱怨自己的宝藏小店评分一度极低还有网友总结了相关经验“路边好吃的小店分数都不高”“开店时间短、评分高的,要警惕”也有网友惊呼“怪不得附近的高分外卖很难吃”被网红高分餐厅和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频频忽悠之后年轻人叛逆地举起“支持低分餐厅”的大旗寻找那些蒙尘的“明珠”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少点评类App存在分数灌水、好评失真的情况。那些动辄4.8分朝上、评论数高达千万条的餐厅,大多不是靠美味征服食客,而是靠赠送菜品、提供优惠等套路刷出虚高评价。有的餐厅甚至直接将好评与工作人员的奖金挂钩。小编在吃饭时就不止一次遇到商家要求“写好评”的情况,有的服务员送来赠送的饮料或者点心时直言,好评数量取决了他们的月度考评,请求客人给一个五星带图好评的同时,也带上他们的工牌。此外,还有一些餐厅直接在座位上摆出“写五星好评送陈皮绿豆汤”等类似标牌。层出不穷的“求好评”举动,令人不禁有些疑惑:既然有精力做表面功夫,为何不能认知打磨一下菜品呢?也许在很多商家眼里,在线上评分与顾客流量深度绑定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或许才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毕竟,餐品味道众口难调,一条差评可能会劝退不少潜在食客,不如通过利己的手段,让店家能够更直接地刷高网络人气和好评率,进而吸引更多客源。客观来说,部分商家热衷于刷好评的行为背后,既有希望靠营销走捷径的心态,也会有被迫跟着“卷”的无奈。但是这种虚刷高分的乱象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降低点评类App的可信度,也难免会引起不少食客的逆反心理。事实上,电子商务法有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就此而言,不管是通过赠送菜品或给予优惠换取好评,还是以免费吃大餐等形式邀请大V写下“夸夸文”,都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只有对违法违规乱象进行严惩,才能逐渐净化点评生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而且相关平台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通过支持用户举报,用户消费后调查等方式约束商家行为,挤掉评分的“水分”,让“宝藏小店”不再被埋没。只有让餐厅点评机制逐渐回归真实才能引导商家回到“好好做食物”的本职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到“卷好评”的泡沫中去综合自Vista看天下、中国青年报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1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