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谁?
中医!
中医文章在哪儿看?
这里!
我们的口号是?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名医传承计划”项目是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在院领导直接指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目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师承创新形式,经一年来的筹备,完成了教学方案编制、导师遴选、学员注册等一系列工作,并召开了首批师生见面会。
为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有序开展中医传承教学,年8月8日,由我院培训中心主任姚红带队赴海南儋州市召开会议,就“名医传承计划”项目进一步落实,带领专家医院义诊。
义诊现场,姚红主任受邀接受儋州市电视台栏目组采访,姚红主任介绍了名医传承计划项目的简介、目标和重要意义。
六十多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始终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辛勤耕耘、勇于创新,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涌现出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教授更要舍得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以临床经验、临床技术的形式向地方疏解,培养当地的名医名家。真正地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中医药惠及更多百姓。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扩大中医药的应用范围,是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难得机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将使海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的重要窗口。发展好海南的中医药事业,能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医疗与养生保健的价值被沿线民众广泛认可,能使更多沿线国家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能让中医药与沿线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关于人才的培养方面,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名医传承计划与传统的师承培养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导师与学员得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学习与交流。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对导师还是学员都是新的挑战。能否利用好App是传承教学能否顺利、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儋州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计生委全力支持名医传承计划,选拔了最优秀的学员来学习,我们也认真完成导师与学员的对接、学习工作,这次的义诊和师生见面交流也是名医传承计划的重要内容。采访结束时,儋州市电视台代表儋州市人民表达了对中医科学院的热烈欢迎与最诚挚的感谢!年8月8日下午,中国中医科学院5位专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为期半天的高水平义诊服务。各位老专家冒着酷暑、不辞辛苦,一方面毫无保留地给学生传授经验,希望学生能提高临床水平,迅速掌握导师学术精髓与临床经验而成为儋州市青年名中医,一方面各位专家带来了北京最优质先进的医疗服务,专家教授们临床经验都十分丰富,医精德高,为当地百姓解决了难题,深受患者的好评。
义诊当天,中国中医科学院樊新荣教授、马堃教授、文碧玲教授、宋军教授、王志国教授5位国家级中医院患者提供义诊服务,诊疗科目涉及妇科、神经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肝胆科、肿瘤科、治未病及亚健康等。
樊新荣教授,中医诊断学博士、医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养生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致力于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调治研究。
擅长运用“截断扭转”理论,“十纲辨证”、“型态-证-体质”为主体的中医内治、外治及养生诸法组方调治亚健康状态与防治季节性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头发枯燥易掉、失眠、眩晕、目干涩、过敏性鼻炎、痤疮、口疮、咳喘、胸闷不适、高脂血症、脂肪肝、脾胃功能异常、男性机能下降、女性早衰等。
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项目、世界卫生组织项目等课题10余项。发表中医药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伤寒论证素辨析》、《亚健康分类调治学》、《扫“忙”养生书》、《四季芳疗》等10余部著作。
刚从妇科马堃专家诊室里走出来的患者李女士说,“马教授特别细心给我讲解了我的病情,并给我开出了药方,服务态度特别好,我希望这样的义诊活动能经常有”,患者以十分高兴和激动的心情说,“我结婚很多年都没有怀孕,检查项目做了很多,看了很多医生都没能如愿,其实早就想去北京找马教授,没想到居然能在儋州看到马教授,特别地高兴和激动!”
马堃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国中药杂志编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关爱中国女性健康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30余年来一直对月经病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性血症、高泌乳素性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等疾病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
医院三楼针灸科门诊排着很长的队,都是在等待文碧玲教授,文教授不辞辛苦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
文碧玲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工作30多年,卫生部援非医疗专家,在北非工作2年。
擅长治疗:综合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拔罐、火针、刺络放血、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卵巢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偏头痛、失眠、抑郁、腰背痛、颈肩痛、骨关节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胃肠病、便秘、面瘫、慢性鼻炎、斑秃、黄褐斑、痤疮、肥胖、甲状腺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炎、带下症、间质性膀胱炎、外阴白斑等。针药辨体养生和调节亚健康状态。
图片为文碧医院义诊和临床带教,文老师在用手法行针,给患者用隔姜灸法治疗疾病。
宋军教授,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年至今,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第一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二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五、六、七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编委,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第三、四届编委,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曾多次受邀前往北美、欧、日、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讲学、交流。
参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参与美国NIH课题1项。著有《脑血管病》、《痴呆》,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擅长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痴呆、帕金森病、脑血管病、抑郁症、眩晕、神经痛及部分内、妇、儿、外疑难病症,临床治疗重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王志国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专家。主治中医内科病证,精通中医诊法与辨证,长期在内科、儿科、中医科病房、门诊系统工作,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儿科、皮肤科、妇科疾病,尤其是泌尿系统: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等;呼吸系统:急慢性气管炎、哮喘、小儿支气管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证。对肿瘤术后及放、化疗的病人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收到“减毒增敏”或“减毒增效”之效。
上图为王志医院临床带教,给学生们讲述临床治病心得
这次义诊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所有就诊的患者也都希望专家能时常到儋州来。义诊活动也受到了市政府、市卫计委的高度赞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吴如兰说,“市委市政府对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每一次的义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支持儋州市卫生事业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是第二次专家莅临义诊,这对于我们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加快儋州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市委市政府也拿出了专项资金支持这个项目,使得义诊活动能继续举办下去,也希望贵院带教出优秀的青年名中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skczmb/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