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mboomboom!!!伴随着鞭炮声,我们迎来了春节!小编在这里祝大家春节快乐!祝宝宝们身体健康!祝爸爸妈妈们牛年大吉!
一到过年,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团聚在一起,面对萌哒哒的小宝宝,大人们似乎都没有抵抗力,都想逗一逗,亲一亲来表达对宝宝的喜爱。可是,这份爱意中,可能潜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年9月,18个月大的小女婴全身都呈红色、暗红色的糜烂性疱疹、痂疹,尤其是头部格外严重,脸上几乎密密麻麻都是疱疹,可以说是体无完肤,惨不忍睹。
图片来源:网络
医院诊治,得病原因应该是来自于妈妈的亲吻。宝宝的母亲因为嘴角有“口疮”,通过亲吻她将病菌传递给了宝宝,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还有一个更让人心痛的案例:美国一位出生仅18天的女婴,因家人的亲吻,再也没有醒来。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宝宝会得「亲吻病」?有时候大人身体携带病毒,但因大人抵抗力好,所以自身并没有多少察觉。而宝宝抵抗力太弱,稍不留神就容易被病毒侵犯。有数据表明,通过亲吻传播的细菌多达多种,很容易让孩子患上“亲吻病”。图片来源:网络“亲吻病”,百科网站是这样解释的:亲吻病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像父母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都会发生感染。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它可以长期潜伏在人体内。EB病毒又是什么呢?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图片来源:网络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春节期间别让这六类人亲宝宝!
1.长疱疹、感冒等感染病毒的人
假如大人脸上有疱疹引起的皮疹、水泡,亲吻与接触都可能会传播病毒。不仅是不能亲吻宝宝的嘴巴,只要是长疱疹的地方都不要接触到宝宝啦。对于抵抗力很弱的新生儿来说,如果大人唾液中存在腮腺炎病毒,就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给孩子。所以,如果有人感冒、咳嗽了,应该带上口罩、勤洗手,避免和宝宝的直接接触。图片来源:网络2.「传单」患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大部分由EB病毒感染所致。但这种病很难诊断,有时大人出现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性。虽然这种病毒大部分情况下是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但对于免疫功能不成熟的宝宝来说,也有可能是致命的。由于这种病毒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亲吻的时候就容易传染给宝宝。所以为了宝宝着想,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图片来源:网络3.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胃中和口腔中会有这种细菌。
但是,很多时候被感染的人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没有症状的家长,嚼碎了食物喂孩子,或者和孩子共用餐具、亲吻孩子,这些举动就有可能会把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4.患有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
大人的口腔里存在无数细菌,有一些是导致蛀牙、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的罪魁祸首。
如果我们嘴对嘴亲宝宝,或者把嚼碎的食物喂给宝宝吃,它们就可能会通过唾液到宝宝的口腔里,影响宝宝口腔健康。
有可能大人的口腔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也没有去检查,并不知道自己有口腔问题。所以,不要嘴对嘴亲吻宝宝是最可靠的预防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
5.拉肚子的人一般我们说的拉肚子,也有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拉肚子的人口腔中很可能存在致病菌,也就是说,拉肚子的人要是亲吻了宝宝,也有可能会把疾病传染给他。
6.化浓妆的人
这里不是说让妈妈们别化妆了,但是妈妈们带妆的时候就最好不要和宝宝亲密接触了。
化妆品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危害小宝宝的成分,如果不小心粘到宝宝皮肤上,就有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等疾病。脸上的化妆品被宝宝吃进去也是一种可能发生的隐患。
可以亲宝宝但是不要亲嘴!
很多人是隐性感染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患有相关疾病。为了宝宝的安全,最好避免任何一种唾液共享行为,包括嘴对嘴亲吻宝宝,和把嚼碎的食物喂给宝宝吃。事实上,就算不能嘴对嘴亲吻,我们也可以用亲吻脸颊、额头,或者抱抱宝宝等来表达对宝宝的爱意。如何礼貌拒绝别人,亲吻自己的宝宝?
自家家人好劝阻,可是其他人呢?下面再给大家支几招,让宝宝能尽量避免我们不喜欢的亲吻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设定界限:如果有人直接上来亲宝宝,家长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不要随意摸宝宝、亲宝宝,对熟人也要直言不讳。大一点的宝宝,教她亲吻别人时,只亲脸颊不亲嘴,有人走过来想亲她时,可以把脸颊侧过去。爸爸妈妈们,生活中的这些小习惯一定要改:将食物咬断咬碎后再喂给幼儿;喂奶前自己先吸奶嘴试试温度;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亲吻孩子的嘴巴;外出回家不洗脸、洗手、不换衣服,就抱孩子亲热;感冒或患其他疾病时与孩子亲热;......不要随易让陌生人与孩子有亲密接触,即使别人只是觉得它可爱而想要接触。希望所有宝宝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最后,再次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新年新气象,阖家幸福!
看了这篇文章,家长们是否有收获呢?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科学育儿从现在做起,更多婴幼儿育儿干货尽在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lrstky/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