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期文章中,解读了当代名医汤承祖用张仲景方法以四物汤加味温阳归元治疗6年顽固口疮验案。
今天,在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期文章中,继续解读张仲景方法的口疮诊治验案。今天分享的是当代名老中医乔保钧以张仲景方法采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导赤散验案。
年乔氏中医及乔保钧小传说起中医上的乔氏中医,源于清代的19世纪中叶,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乔氏中医第一代,为玄祖乔春彦(年——年,享年55岁),既作良相(封正大夫,翰林院编修,正五品官职),亦兼良医,他常在官衙之内,官府大堂之上为患者诊疾,此等故事,被任官之地的百姓传为佳话,深受百姓爱戴。
由此开创了乔氏中医的第一代。
而曾祖乔荫桐(乔春彦长子,年~年,享年67岁),科举中举后,不谋官位,立志岐黄,专心习医,孜孜不倦,成为当地声震名扬的儒医,晚年撰《医悟秘传》一书流传后人(注:此书手抄本年文革期间遭红卫兵抄家时丢失)。
时至乔氏中医第三代——祖父乔作令(乔荫桐长子年~年,享年73岁),清末秀才,学识渊博,才高八斗,曾在湖北老河口县衙任“师爷”,目睹官府腐败,气愤之下,辞职返乡,一面教授私塾,一面钻研医术,精研《内经》、《难经》、《本草经》及《伤寒杂病论》,深刻领会,倒背如流,在奠定深厚理论基础的同时,又博览群书,博采众方,加之心底善良,医德高尚,成为陕县、渑池、灵宝、洛宁地区百姓爱戴、赞颂的名医。
新中国成立后,受党的中医政策的沐浴和呵护,乔氏中医更是枯木逢春,在学术上飞速发展,达到新的高峰,声望如日中天。
本文介绍的验案,就是乔氏中医第四代代表——父亲乔保钧(乔作令次子,年~年(享年88岁),自幼聪颖好学,随其父读私塾期间,一面学古文,一面读医经,背汤头,颂药性,在其父口传心授下,认真继承先祖经验及临床绝技,弱冠之年已出类拔萃独立应诊于乡里,深受群众欢迎和赞扬。
年考入中央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深造。
年调洛阳专区任中医专职教师。
年调洛阳正骨学院,曾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内科主任、学院科委副主任等职。
年调洛阳医专任中医教研室主任,兼基础部副主任。
培养中医学子数以千计,可谓“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被誉为中医泰斗。
医院任业务副院长。
年晋升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曾先后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河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连续多年被聘任为河南省中医系列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
年经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被确认为全国首批(名)名老中医专家之一。
年,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老专家”荣誉称号。
乔氏中医传到乔振纲教授这一代,已经第五代了。
乔振纲,副主任医师,乔氏国医堂负责人,本科毕业,著名中医泰斗乔保钧传承人之一字。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们回到今天的医案介绍。
当代名中医乔保钧以大黄黄连泻心合导赤散治疗实火口疮当代名中医乔保钧认为,治疗顽固口疮应分寒热虚实,实火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导赤散合而化裁,基本方为:大黄、黄连、黄芩、麦冬、生地、木通、甘草梢、肉桂。鉴于平台原因详细组方可
中医科院博士私信获取。张仲景在《伤寒论》条谈到:“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浮为阳邪,关为中焦,邪在中焦,故关上浮,由此可说明本条的病因、病机,辨证属胃火织热之证。
方中大黄苦寒,荡涤胃肠,峻下实热,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泻;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又长于清中焦湿火,善除脾胃大肠湿热,二药合用;
导赤散则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剂,二方合用,临床症状属心胃之火上炎的实火口疮皆可配合应用。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颜嘉瑢论文《张仲景方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基础理论及文献研究》。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不知道怎么治疗痛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加入今日头条“笑口常开研习社”圈子,
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寻求答案,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美文人文健康资讯,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lrstky/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