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口糊、白念菌病,是婴幼儿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宝宝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鹅口疮生长的部位
患病初期,患儿的口腔会充血发红,舌、上下唇内侧、唇内粘膜、颊腭等处出现大量类似白雪、如针尖大小的柔软斑点,不久后斑点融合为斑片,状如奶凝块,可铺满整个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凸起的斑膜,无痛感,斑块不易擦掉。要是强行擦掉斑膜,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一,粗糙并有渗血,黏膜会迅速再次生成。
鹅口疮不会导致流口水,不影响喂奶,宝宝也没有全身性症状。少数患儿进食时会有痛苦表情。病情严重时患儿可能会因疼痛而胃口不佳、哭闹、哺乳困难,可能伴有轻度发热。
受损的口腔粘膜如不及时治疗将会扩大,蔓延至咽部、扁桃体、牙龈、咽喉、食道、支气管,甚至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肺念珠菌病,导致呼吸、吞咽困难。
清欢温馨提示:鹅口疮如何护理
可以用2%碳酸氢钠(苏打水)溶液清洗口腔,因为碱性环境不利于白色念球菌生存。然后涂抹制霉菌素,其溶液配制一般是五毫升水或者
里加上制霉菌素五十万单位,制霉菌素一片多为五十万单位;
涂抹时间:最好在孩子吃奶之后进行涂抹,以免药物被冲掉,每天2——3次。严重者或反复发作者,可以同时口服制霉菌素,一般一天二十五~五十万单位,疗程一定要用够,以彻底清除病原体。
上面建议是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如何预防鹅口疮
A如果是人工喂养,宝宝的奶瓶、奶嘴、碗勺使用后都要清洗干净,每次使用后要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擦嘴的小毛巾等也要与成人使用的物品分开,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在太阳下晒干。
B妈妈和宝宝要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所有抱孩子的成人应先洗手。
C如果是母乳喂养,喂奶前妈妈应先洗手,用温水把乳头冲洗干净,喂奶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哺乳结束时可以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晕,乳汁有抑菌作用,可以避免感染。
D经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抵抗力。
.E婴儿房要注意隔离和消毒
F对于宝宝的被褥、玩具等接触物品要定期拆洗、晾晒。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