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方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黏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溃疡,故又称口腔溃疡。现代医学称之为口腔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般分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嗜饮醇酒,以致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邪,热郁化火,循经上行,客于口腔而发;或因口腔不洁,或损伤、毒邪乘机侵袭,使口腔黏膜腐败而致病。虚证多因素体阴虚,加上病后或劳累过度亏耗真阴,伤及心肾,虚火上炎于口腔而发病;或由急性失治,转化而成;或阳虚、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而致。唇、颊、齿龈、舌面等处黏膜出现黄豆或豌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溃疡点,中央凹陷,周边潮红,兼有发热、口渴、口臭。虚证则此愈彼起,缠绵不愈,口不渴饮,不发热。中医认为,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是本病发作的主要原因。
[针灸方法]1·刺营放血。
《灵枢●寿天刚柔》云:刺营者,出血。”主要是通过刺出恶血,泻邪通经,以改善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灵枢●小针解》云:苑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刺营放血,乃“去其恶血”,亦含祛邪排毒之意,活血祛瘀,消肿除痞。中医学认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均与血瘀有关。《千金翼方》云:“诸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久痛入络”。运用刺营放血,针对性强,不仅可起到化瘀消肿、祛腐生新、清泄心脾积热之功,而且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痛作用,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表明,刺营放血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使血循环中的幼红细胞增多,并增强其代谢活性。其次,刺营放血,可发挥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改善微循环,排出血液中的毒害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具体操作为,施术时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后倾,头部固定,医者嘱患者张口,术者左手持消毒纱布块牵其唇暴露口腔溃疡面,持3寸长毫针对准溃疡面直刺,先刺溃疡面中央,再沿中央往外均匀点刺数针至数十针(视溃疡面大小)。以血溢满溃疡面为宜。每日治疗1次。3次为疗程,共2个疗程,罕有不显效者。
2·直刺劳官穴1寸许,得气后留针30分钟。然后点燃艾条,悬灸涌泉穴30分钟。热敏灸温度不易过高,温和舒适耐受为度,体弱多病者时间酌减,湿气重者谨防水泡,循序渐进。饥、饱、醉、怒皆不宜艾灸。灸后宜搓脚踝(双)三百次,引火归元,不伤津液。施灸后还要注意穿衣保温,不着凉水,不食生冷,宜避风寒。温灸结束后将艾绒或者艾条隔绝空气闷灭,注意安全。
握拳屈指时,中指尖点到处,第3掌骨桡侧处取穴。
[组穴释义]
劳宫穴为心包经之“荥穴”,五行属火,主治甚多,有清泻心火、调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息风凉血等功效。
涌泉穴属肾经,为滋阴降火之要穴。艾条灸治涌泉穴能“引火归元,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劳宫位居掌心,涌泉穴处足心。两穴组合,一上一下,心肾同调,滋水涵木,相互为用而奏滋阴降火之功。肾阴得滋而心火自降,心火自降而肾阴得以上承,自无溃疡之虞。
中医保健养生法中常用“心肾相交法”。如“鸣天鼓”,用劳宫穴紧贴耳孔,耳孔是肾之外窍,劳宫穴属心包经,“代心行事”,以此达到心肾相交。又如用手心搓脚心,手心属心,脚心属肾,手、脚心相摩、相贴,蕴含了心肾相交的奥妙。当前盛行的用手心拍打脚心的保健方法,只是用手心搓脚心以达心肾相交的一个小小的变通而已。
因为口腔溃疡会经常反复发作,可以养成早上喝姜茶,晚上喝冰糖香油鸡蛋茶的习惯。我曾经坚持了一年,多年顽疾再也没有复发过。
《金丹秘诀》说:“每临卧时,一手握赤足,一手摩涌泉,多至干数,少亦百余.生精固阳,久而弥益。”也可以足代手,右足擦左足心,左足擦右足心。摩擦涌泉穴可以滋肾水,制虚火,健腰腿,增脑力;还能清肝、宁心,对头晕目眩、心慌失眠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苏东坡有一佛门好友:;法名佛印。一次,东坡在佛印那里谈天说地,酌酒吟诗,不觉已过半夜;由于入城已晚,便索性下榻寺里歇宿。其时苏轼脱去衣帽鞋袜,上床闭目盘膝而坐,先用右手按摩左脚心,接着又换左手擦右脚心。睡在对面床上的佛印见状,便打趣道:“学十打禅坐,默念阿弥陀,想随观音去,家中有老婆,奈何!”东坡擦毕脚心,遂张开双目,笑答道:“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看分明。”原来东坡居士所擦脚底,正是足少阴肾经涌泉穴的所在。东坡谓此法能使面色红腻;腰足轻快,终不染疾,所以惯常总把它当作功课来作。《寿亲养老新书》引陈书林语说:“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仆性懒,每卧只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觉得力。”
灵素馆秉承发扬传统文化,弘扬传统医道精神的宗旨,将古中医的导引按跷术揭开神秘的面纱。中国,中央之地--陕西,我们寻找到专注于“导引按跷之术”,善用“气机理论”养生调理的老师。
自然桩授课老师介绍:
自然桩培训班正在招生中...
联系(王老师)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
此文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
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