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口疮如何检查 >> 正文 >> 正文

养生常用饮食清热生津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21-4-19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西瓜

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果实。

又称寒瓜、夏瓜、水瓜,西瓜汁又叫天生白虎汤。

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经。

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

1.暑热伤津。阳明热甚,舌燥烦渴,或神情昏冒,不寐,语言懒出——暑热病热盛津伤:西瓜剖开,取汁一碗,徐徐饮之。(《本草汇言》)

或用三皮饮:西瓜皮、冬瓜皮、黄瓜皮煮水,加糖、乌梅少许,以清暑利尿解渴。

2.口疮、咽喉炎。心火上炎,口疮舌赤,湿热蕴结下焦,小便黄赤不利——西瓜霜:西瓜汁加适量芒硝重结晶而成。

3.肾炎、水肿——西瓜蒜:西瓜掏空,纳入蒜,用泥封好后,烘烤至熟。

西瓜甘寒,若素体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少食为佳。

西瓜内含苹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多种氨基酸(瓜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胡萝卜素,及钙、磷、钾等微量元素,其中钾的含量较高。其所含无机盐,有利尿作用,所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可配合治疗急、慢性肾炎。

1.汪颖《食物本草》:“疗喉痹。”

2.张璐《本经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渴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

[附:西瓜翠衣]

即西瓜皮,味甘性凉,入脾胃经。《随息居饮食谱》载其可“凉惊涤暑”。其清热解暑之力不及西瓜果肉,利尿通淋之功则较优。可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西瓜翠衣10~12克,草决明10克,煎汤代茶,名为翠衣决明饮。

番茄

为茄科植物番茄的果实。

又叫西红柿、六月柿、洋柿子、番茄等。

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经。

生津止渴,凉血平肝。

1.热病口渴:凉拌西红柿或直接食用。

2.高血压,眼底出血(动脉硬化造成):每日晨起空腹生吃一个。

番茄中含有大部分易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有机酸,能降低血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常食对肾病患者有益。番茄中94%为水分,故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尿作用。有机酸含量多,但VC含量并不高。且VC因与果胶在一起不易被破坏,即使加热也不易被吸收。

番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汁多肉厚,酸甜可口,既是蔬菜又可做果品,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均很高,因其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经,故其具有清补之功。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夏季采收,洗净鲜用。在明《群芳谱》有录,称番柿,至清代一直作为观赏植物,但现在已成为倍受喜爱的食物。

甘蔗(《名医别录》)

为禾科植物甘蔗的茎杆。

薯蔗、干蔗、竿蔗、糖梗。

甘,寒。入肺、胃经。

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和胃降逆。

1.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本草纲目》)

2.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外台秘要》)

3.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为三服(《梅师集验方》)

脾胃虚寒者慎服。

甘蔗之渣滓,晒干煅成炭,研细末,可外敷伤口,加香油调后用。甘蔗甘凉汁多,和胃润肠,止渴解酒,生津充液,时有内热烦渴者食之宜。

1.《本草纲目》:“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

2.《随息居饮食谱》:“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

橄榄(《日华子本草》)

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

又名青果。

甘、涩、酸,平。入肺、胃经。

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止咳。

1.时行风火喉痛,喉间红肿:鲜橄榄、鲜莱菔,水煎服。(《王氏医案》青龙白虎汤)

2.河豚鱼诸毒,诸鱼骨哽:橄榄捣汁或煎浓汁饮服。(《随息居饮食谱》)

3.预防白喉、上感、流感:鲜萝卜(白色为好)60g,鲜橄榄2~5个,开水泡服或水煎代茶。(《饮食治疗指南》)

4.百日咳:生橄榄二十粒,炖冰糖作三次服。(《饮食治疗指南》)

凡热性咳嗽者,待热稍退后才能用本品。

据临床报道,鲜橄榄煎汤内服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1.《日华子本草》:“开胃,下气,止泻。”

2.《本草再新》:“平肝开胃,润肺滋阴,消痰理气,止咳。”

豆腐(《本草图经》)

豆腐为豆浆用盐或石膏点后,凝成豆腐花,再用布包裹,滤去部分水分,即成。

甘,凉。入脾、胃、大肠经。

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催乳。

1.下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2.小儿夏季发烧不退,口渴饮水多:豆腐g,黄瓜g,煮汤代茶饮。(《食物与治病》)

3.小儿麻疹出齐后清热用:豆腐g,鲫鱼二条,煮汤饮。(《食物与治病》)

4.产后乳少:豆腐g,炒王不留行20g,煮汤。喝汤吃豆腐。(《食物与治病》)

疔疮病患者忌食。

豆腐能清火,肺热痰黄、咽痛、胃热口臭、便秘者较适宜。水土不服、遍身作痒、皮疹,每天食豆腐,可协助适应水土。过食豆腐有腹胀、恶心反应,莱菔可解。

1.《本草纲目》:“清热散血。”

2.《食鉴》:“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3.《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6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