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口疮如何检查 >> 正文 >> 正文

小儿脾虚与疳积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21-2-2
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脾虚常见的临床表现

脾虚在饮食上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曾经讲:“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主要意思是讲:脾,主消化。中医讲:脾主运化。主要是管消化吸收代谢的。那么脾虚的主要问题就是表现在消化吸收代谢能力的不足,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者食而不化,吃东西不好消化,这样往往就会脾虚生湿,有很多体内产生水湿的表现。比如:痰湿,甚至连水都不爱喝。就是说消化能力不够,这是在饮食上的表现。

脾虚在大便上的表现

会有大便便溏,就是大便不成形。或者是前干后稀,很多孩子有这种表现。就是说大便头干,到后面就不干啦。甚至严重的情况下会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不消化的食物出现,有时甚至是完谷不化。

脾虚在说话上的表现

听小孩说话,脾虚的小孩呢,他说话没气力,穿透力不强,中医有句话叫:“声如从室中言。”就是说话声音特别小,没有穿透力,这就是脾虚中气不足。

脾虚在面色上的表现

因为脾主运化,运化什么呢,就是运化水谷,产生水谷精微,才能转化成人的血液。另外中医讲:脾主营。脾虚消化能力不够,产生的营血不足,就会面色无华,即脸上没有血色,黄的,黑的,不透亮。脾虚得厉害的,中医讲,脾属土,皮色外现呢,脸色会非常黄,中黄明显。就是中间一条线,鼻子到嘴唇整个中线比较黄,那就是脾虚。

脾虚在肌肉和四肢上的表现

中医讲,“脾主肌肉”。所以说脾虚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没有肉,很瘦,身体瘦小单薄;或者是看上去挺胖,但那是虚胖,肉非常松软、没有张力、没有弹性。脾还主四肢、四末。主要就是手,你比如说看手,手掌比较薄弱,尤其是大小鱼际,非常干瘪,鼓不起来,按上去也没有弹性。这都是因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肌肉四肢得不到营养的缘故。

脾虚胆子小脾气大

脾属土,在五脏里边脾属中,即中间的意思。脾虚就是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就是中和之气不足。中和之气不足的小孩往往会有一个表现,胆子小脾气大。就是说性格不够平和,不够稳定,有一些时候表现得胆子非常大,那就狂躁;有些时候胆子非常小,就是该让他胆子大的时候他胆子不大。总结的一句话:胆子小,脾气大。

脾虚容易感冒

中气不足,也就是里边的正气不足,内气不足,这样就抗邪无力,就非常容易感冒,他这个脾虚之后呢,中气不足,肌肉比较松软,或者肌肉比较薄弱,不能耐风寒,风轻轻吹就穿透啦,所以说非常容易感冒。

脾虚的成因

小孩脾虚的生理原因

一个是小孩的生机旺盛,身体发育迅速,这时候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时候,跟他的需求相比,他身体的消化代谢能力就显得相对不足。这就是小孩常见的小儿先天脾虚,这是生理原因。另一个,是先天体质,比如说母亲脾胃都比较虚弱,甚至是脾肾都比较虚,这个时候生出的孩子往往也脾虚,消化能力不足;或者是母亲在怀孕的时候,生病失于调养,这个生下的孩子也可能会受影响。

小儿脾虚的后天原因

后天造成的一般就是损伤了。首先,饮食损伤。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说,吃饭没有规律,或者吃多了,都会损伤肠胃,其实就是损伤脾胃,最终造成脾虚。比如说生冷的、坚硬的、不好消化的,都会损伤脾胃。

其次,药物损伤。用药太多往往会损伤小孩的脾胃,造成小孩的脾虚,脾胃受损。尤其是过多用那些清热解毒的寒凉药,或者是消食、消导类的药,清热解毒,消导攻伐类的中药,这样都会造成小孩脾虚。中药也不能乱用,用错了也会造成对小孩的伤害,最常见的就是脾胃受伤。当然,滥用西药也会,比如,滥用抗生素之类的,从中药的观点来看,大多都属于苦寒的药,也会损伤小孩的脾胃,伤小孩的脾胃生气。

最后,就是病后失调。比如说,小孩子常见的感冒。感冒初愈,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时如果饮食过度,也容易对非常稚弱的脾气造成伤害。

积食

疳积的前奏是啥,疳积的前奏就是积食。

积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脾胃病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奶积,特别是乳食类积,吃奶多了、不合适了也会积;另一个,吃东西、吃饭多了、饮食多了会积,积而不化就会影响人体的气机。时间长了就损伤脾胃。

积食的表现

最常见的就是不思乳食。不吃不喝厌食恶食,因为里面多了停胃里了,这时胃脘胀痛拒按,或腹痛欲泻。积停时间长了,嘴里有酸腐气,会呕吐嗳气,就像东西放外面时间长了也会酸腐发馊。同时大便也会酸臭。

积食的原因

小儿脾常不足,自己不知节制。逮着好的猛吃。或者家长溺爱,多喂,吃肥甘厚腻,坚硬高糖难消化之物。还有是吃的虽不多,但吃的时候不对伤风了。比如刚吃过大餐,又吹着风了。人体大部分气血要用来消化食物,这时需要分一半兵力来抵抗外邪,会导致消化能力下降。或者多食生冷,积停中脘,晚上又受寒了。

不同食物造成不同积食

五谷之类为食积,禽肉为肉积,菜果为冷积。肉积容易造成体内积热,风痰,痰热,损伤气液水分阴液。菜果为冷积造成阴寒损伤阳气。表现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一样。阳气不足容易造成水饮,为寒象水象。素体壮实表现为火相。新的积食常比较厌食,吐出来也酸,拉出来的也酸,积什么拉什么,所伤之物的食物残渣。还可以看舌苔。如果湿热舌苔是厚腻,黄泥一样,热盛伤津是比较干燥的黄燥苔。

湿热与寒湿的表现

摸摸小孩的手,手要是粘的、热的,里面生湿热、痰热了,即里面是湿热的,外边也是湿热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中医诊断的方法。手摸上去是粘的、热的,手掌看上去是红的,这就是生热了。摸上去潮呼呼的,但不热甚至发凉,就是生寒湿了。当然积滞时间长了,会积久化热。就像一个东西放久了就会沤热,这往往是长期的挑食、偏食、积滞造成的。主要表现有:长期的食欲不振、挑食、偏食、经常说肚子疼,摸他的手心、足心都是热的,喜欢光脚,身子、肚子也是热的,经常有口臭,大便经常干、非常臭,或者粘滞不爽,粘盆、不好冲干净,便池都粘了,小便发黄。另外,积食积热,喜欢盗汗、内热大,尤其是刚入睡二、三十分钟,出汗多,睡觉不安生乱翻,或爱趴着睡,爱踢被子,爱磨牙,这就是里面有积,时间长了,他的性格往往也会改变,他会生烦、心烦、性急、好动、爱生气,这都是积久生热的表现。

脾虚疳积,有虚有寒的表现

还有些小孩,积的时间长,但他还脾虚,脾虚疳积,有虚有寒,这时候他会:面色萎黄不华,没光泽,天天没劲,困倦,乏力。懒,不想动,总是不想吃饭,吃一点就胀,甚至吐。大便溏稀,总是会有未消化的饮食乳食。四肢呢,尤其是手,看着也不红润,面色不红润,手掌也不红润,口唇也比较淡,不红,脾虚有积滞。

有脾虚有积滞在吃喝拉撒睡上的表现

吃,就是不想吃饭,或者挑食或者偏食或者口味重想吃有滋有味的。拉撒,就是大便和小便,大便有的是干,有的是粘,有的是排的不顺畅或者大便特别臭或者大便头干,小便往往是黄的。它如果生湿热下注,往往会肛门周围或者是尿道口周围痒甚至会发红。睡觉不老实爱趴着睡,盗汗。还有爱感冒其实也是里边有积滞,里边有积,内忧往往容易有外患,所以容易感冒。

疳积

疳积它是由积滞而来的,就是积久成疳。

疳积的定义

疳积:是脾胃虚损,积滞日久,气液耗伤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所说的儿童营养障碍性疾病,包括多种能量、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缺乏。

疳积的特征

“疳者,干也”就是气液耗伤,所以表现比较干,皮肤很干、大便很干、毛发很干,头发都是干的,人瘦巴巴的,甚至又黑又瘦。有的小孩能吃就是吃不胖,越养越瘦,脸色也不好看,面色要么是黄的,要么是黑的,反正是没光泽,头发经常是干黄,甚至一节一节的像穗状,大便往往没有规律不是干就是稀,要不就几天结一次。饮食异常,特别能吃,但不长肉。甚至是他挑食,就是他挑食偏食,甚至严重的是摄食异物。有的孩子爱吃泥,有的孩子爱吃土。睡觉也不安生甚至严重的话睡卧露睛,就是脾虚疳积,疳积时间长,人也虚了,睡的时候眼睛合不上。

另外最主要是情绪上的表现,小孩情绪不稳定,非常容易烦躁,容易发怒。一个小孩爱发脾气,他有上就有下,有亢就有卑,所以他有时候烦躁爱动,有时候精神委顿没精神。它走两极,情绪走两个极端。甚至还有些天天抠鼻子,咬指甲,磨牙。在临床上有一个小孩,就爱抠手指头,拇指的肉抠烂了还要抠,总是抠烂流血,痂结了一层又一层,还是要抠。另外,疳积严重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孩子不长个也不长肉,甚至会影响小孩的生理和智能的发育。比如刚才说小孩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时间长了它就性格不稳定。

疳积的成因

刚才说了疳积就是积久成疳,那为什么会积久呢?

1)家长的责任,饮食受伤。医学正传上讲父母不能调摄,唯务姑息舔犊之爱,遂令恣食肥甘,与夫瓜果生冷,一切烹饪调和之味,朝餐暮食,渐成积滞胶固……而诸疳之证作矣。简单地说就是好吃、高糖、高蛋白、高脂肪的吃太多了,而且还让孩子不停的吃。会成疳,就是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有个词叫推陈致新,陈的推不了,新的又不来,所以最终造成积久耗伤气阴,伤及五脏。脾胃受伤就影响消化吸收,生化乏源,累及肝肾。中医讲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肝主生机,肝受伤生机就不足,肾是原动力,疳积时间长就伤肾,肾虚原动力就不足。

2)用药不当,大病、久病造成的脾胃虚损。长时间营养不够也会生疳积。疳积的成因一种是长时间积滞损伤的脾胃,整个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不够了或者是脾胃受伤了消化吸收功能不够了。

3)摄入不够。这往往是婴儿,哺乳的孩子才会有。孩子哺乳断奶的时候,添加辅食的时候断奶太急了,断奶之后蛋白类的食物也没跟上,世界卫生组织就研究在六个月前给孩子添加辅食,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的好处,你就是添加辅食太早也不行,新生儿期消化淀粉酶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非常弱,孩子在六个月之前,他的脾胃只有奶能消化好,有的孩子由于母亲生病的原因不能哺乳,奶粉或奶制品又没跟上,天天喝淀粉类的东西,时间长脾胃受伤也会造成疳积。当然了辅食也不能添加的太晚,如果孩子在八个月的时候还没有添加能够咀嚼的辅食,以后再给孩子吃这些食物的时候他有可能拒食。这种拒食偏食的发生率就会增加,因为他的饮食习惯没有培养好。

疳积的分类

由于疳积时间长造成的损伤对五脏造成的伤害偏重不同所以中医就会有五脏疳

1、肝疳积。中医说肝开窍于目,肝疳积主要表现在眼上,比如说爱揉眼睛,眼睛的眼屎多,或麦粒肿,容易得眼病,中医讲肝主筋容易得抽动症。筋脉挛急,爱抽筋,然后是肝心脾肺肾

2、心疳。心疳的小孩他舌头爱生口疮口臭,心经里面有疳热,舌尖红爱吐舌弄舌,有心火他就睡不老实,心主神明,心有疳积心气不足没有神明,什么事看不明白,所以他就胆小易惊。所以说心疳往往容易受惊

3、脾疳积。脾疳积主要是损伤脾胃,饮食不好,挑食偏食消化系统不好,大便也不好。面色不好这是脾疳。

4、肺疳。中医上讲肺主气主皮毛,肺疳积往往容易生痰,一感冒痰就不断,皮毛不得荣养头发干枯,皮肤也干枯。肺开窍于鼻,慢性鼻炎鼻窦炎,甚至鼻疮。

5、肾疳。中医讲肾主骨,如果疳积影响到肾脏了,在肾上的表现就是骨质软弱发育迟缓,肾是原动力,较为常见。中医讲五迟五软,鸡胸龟背。肾开窍于耳,这个时候以耳部症状为主,爱得中耳炎,两耳生疮流脓。反复中耳炎这就是肾经疳热。

如何治疗脾虚和疳积

首先不是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掌握几个原则:饮食要简单,少食肥甘厚味、生冷的东西,要粗茶淡饭,好吃的不要吃太多,美物不可多食,对于婴儿一定要注意奶制品的补充,牛奶、奶粉、母乳这些一定要注意,要简单还有规律,孩子从小要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在吃饭的时候不勉强不娇惯,不浪费。要饮食有节制,防止暴饮暴食。过饥伤脾过饱也伤脾,俗话讲一顿吃伤十顿喝汤。你就说一顿如果吃的太多了你再吃就不要再那么多,喝点汤就可以了,你最好不要一顿吃伤,孩子的食物一定要多以水为传热介质烹饪,如蒸煮煲汤,少用煎烤等以油为介质的烹调方式。

第二婴幼儿添加辅食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由简单到复杂,由软到硬,由细到粗。当然,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一定要注意,少用脑多运动。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用脑太多,运动太少。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非药物疗法。比如:捏脊、摩腹、推拿、食疗。

提问环节

Q1:越吃肉越瘦的问题

A1:这是已经形成了疳积了,或者已经形成积滞了,轻点就有积滞了。就是说,他(她)有肉积,他(她)就爱吃肉,越吃肉越瘦。这个时候,你的肉食摄入量就要减少,增加粮食、蔬菜的摄入量。这一开始比较难,但是,家长一定要狠心,不要溺爱、不要纵容,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然后,你会发现,比如:爱吃肉的孩子又黑又瘦,慢慢的坚持一段时间,让他(她)吃一段时间素的,许多这样的孩子,三个月之后,就开始变白了,变胖了。因为,他(她)有积滞之后,他(她)不仅是积滞的问题,积滞它会影响消化吸收、影响新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就像刚才所说的推陈致新。

Q2:孩子睡觉爱出汗,踢被子,腺样体肥大

A2:孩子产生积滞之后,他(她)会产生积热,有积热晚上睡觉的时候必然会出汗,必然会蹬被子,晚上又凉,踢被子又受凉,所以早上起来就会鼻塞、流鼻子、打喷嚏、感冒老不好。这样感冒长期不好,时间长了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就是扁桃体的一部分,长期受刺激,腺样体就肥大。腺样体肥大一般情况下,在8-10岁自己就会萎缩,但是在5-6岁,特别严重,可能会影响呼吸。

Q3:孩子不吃菜吃肉、睡觉趴着、爱出汗

A3:一般就是积滞的问题。这个时候,首先,纠正饮食习惯;第二,用一些推拿的方法。比如:捏脊、摩腹。

Q4:孩子习惯吃口味重多、味道大的食物

A4:味道大才能刺激胃口,这也是有积滞的表现,就是说口味比较重,爱吃有滋有味的。

Q5:什么是摩腹

A5:摩腹最简单办法就是以肚脐为中心,这样做圆环运动,用大鱼际、用手掌或者手指头肚以肚脐为中心轻轻的以孩子能承受的力度,这样做圆环状的按摩运动,这样帮助他(她)消化。

Q6:是饭前还是饭后喝汤

A6:有句俗话叫做:饭前先喝汤,不用医生开药方。就是说吃饭前先喝汤还是比较好的,这样给胃肠道一个准备时间。

Q7:积食或者帮助消化的药物可以长期吃吗

A7:食积是可以吃点山楂丸甚至家长说的豆豉水,但是一定不能多,比如:这两天,觉得他(她)刚吃了一顿大餐,有积滞了,吃个两顿三顿,见好就收,不能经常吃,这种消食类的消导药吃多了会伤脾胃了。

Q8:孩子整天爱吃饭,整天都吃不饱。刚吃完就喊饿

A8:这也是孩子饮食习惯的问题。一定要教会孩子细嚼慢咽,充分咀嚼,一是有助于消化;二是在咀嚼的过程中,大脑就会通知脾胃,通知胃肠道,通知消化系统,胃肠道就会充分的分泌消化液来消化食物。这个时候大脑也知道你在吃东西,它也能反应过来。要不然,他(她)吃的太快,不吃撑不拉倒,甚至吃饱撑了还不通知大脑,所以他(她)就爱吃,总是吃。教会孩子细嚼慢咽你就会发现,他(她)就会吃少,大人也一样,每口饭都多嚼几口,你就会发现你今天的饭就吃少了。

Q9:幼儿园的小朋友吃了中饭就会睡觉,有影响吗?

A9:吃完饭后,不宜做大量的运动,但是也不宜立马就睡,这样不利于消化。

Q10:积食和疳积的界限是什么?

A10:积食就是说吃东西没消化。疳积是人的五脏功能、脾胃功能已经不足了,一般是因为积滞时间长了损伤脾胃和五脏。打个比方来说,积食是以邪气为主,是以交通堵塞为主,而疳积呢,就是交通堵塞太厉害了,已经损伤了交通设施,交通设施已经坏了,这个时候就不仅仅是疏导交通的问题了,还要维护,维修交通设施。

Q11:孩子11个月还不怎么吃辅食,有人说是母乳不够吃才吃辅食的,换了好多方法让她吃辅食,通常费了好大劲也吃不了几口,这样怎么调整?

A11:孩子一般4-6个月就开始慢慢的添加辅食了,到了11个月还不添加辅食,可能是孩子的脾胃比较虚弱,或者有其他的原因,这个时候最好找比较专业的医生看一下。当然孩子的饮食习惯还要慢慢的培养。

Q12:焦米粥能长期喝吗?

A12:平平淡淡才是真,能长期吃的就是五谷杂粮,焦米粥它是消食的,尤其是对于吃米太多造成的积食,但是人正常的营养还是要通过正常的米粥来摄取。

Q13:孩子适合喝薏米粥吗?

A13:薏米是偏于清热,去湿,利湿的,孩子喝薏米必须要配到粥里喝,不能单独喝。另外,如果说孩子没有湿热的表现,比如说手心粘,手心热,舌苔黄腻,小便黄,大便粘,就没有必要喝薏米粥,也不需要天天喝。

Q14:孩子吃肉一多就积食

A14:对于吃肉这个问题,家长一定不能溺爱,不能纵容,不能想当然,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也就是说粮食是养人的,五谷杂粮是养人的,菜是充饥的,水果和肉食都是起辅助作用的,起补益作用的,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的,但是这个花不能多,花多了那就杂了,乱了。在论语上也讲:“肉虽美,不使胜于食”。这都是咱们老祖先的智慧,肉是好吃,都想吃,但是你如果吃它超过了粮食和蔬菜,必定会犯病。美物不可多食,你吃多了那就要生灾。多则祸,多了就会生祸患,你生病了就是一种祸。家长面对这些问题要淡定,要能守得住,同时也能让孩子面对美食能养成一种定力。所以说淡定,在吃饭上也要淡定。

Q15:可以天天喝小米粥吗?

A15:小米粥,大米粥,粮食粥都可以多喝。这个没有必要说非得喝这,喝那,没有必要。

Q16:孩子适合喝黄芪水吗?

A16:没有什么药是一劳永逸的,什么孩子都能喝,什么孩子都能长期喝,即便是补药,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补,比如说黄芪,它补气,它肝温,你补大发了,它也会伤人。

Q17:有医生说脾胃不好调理需要几个月,是吃药还是注意饮食调理就好?

A17:脾胃的调理,不在于药,在饮食,在运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5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