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舌头口疮 >> 口疮如何检查 >> 正文 >> 正文

羊口蹄疫与口疮的诊断与鉴别和治疗方法

来源:舌头口疮 时间:2018-12-5

一、羊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

本病主要靠直接和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乳头及伤口感染。空气传播对本病的快速大面积流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可随风散播到50公里~公里外发病,故有顺风传播之说。

病理变化:病羊消化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肌色泽较淡,质地松软,心外膜与心内膜有弥散性及斑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针头大小的斑点或条纹,如虎斑,称为“虎斑心”,以心内膜的病变最为显著。

二、羊口疮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

该病主要发生于山羊和绵羊,常呈群发性流行状态,以危害6月龄内的羔羊或幼羊最为严重,个别羊只可在蹄部出现临床症状,病羊表现跛行,喜卧地,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可见水疱、脓疱,严重的可见化脓、坏死等症状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带毒病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感染。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以春秋产羔季节发病较多。

三、鉴别诊断

1.羊传染性脓疱多发生于羔羊,病变部位只在口、上唇、鼻镜、齿龈、口腔内形成丘疹、脓疱、破溃结痂,硬痂下有肉芽增生;口蹄疫发生于各类羊只,病变部位口、蹄均有,羊只有流涎现象,而羊传染性脓疱没有。

2.口蹄疫与羊痘多发生于羔羊,成年羊少发生,发病部位在眼、唇、鼻、颊、四肢、尾内面及会阴、乳房等无毛处,蹄部不见病变。

3.临床症状:羊口蹄疫体温高40℃—41℃,口疮无继发感染则体温不高;口蹄疫口腔、蹄部、乳房出现水泡和溃疡,水泡皮薄,易裂。口疮口角、乳房多见水疱、脓疱,蹄部少见,疱皮厚;口蹄疫水泡破后呈溃疡,口疮则结成疣状结痂。

4.流行病学:口蹄疫传播迅速,暴发性流行,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粘膜传播;口疮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呈群发性流行,主要危害6月龄内羊。

5.病理变化:口蹄疫典型病例心脏切面有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其它部位解剖无明显区别。

四、羊口疮、羊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1、口腔患病

用0.1%~0.2%高锰酸钾、0.2%福尔马林、2%~3%明矾或2%~3%醋酸(或食醋)洗涤口腔,然后给溃烂面上涂抹碘甘油或1%~3%硫酸铜,也可撒布冰硼散。

2、蹄部患病

用3%臭药水、3%煤酚皂溶液、1%福尔马林或3%~5%硫酸铜浸泡蹄子。也可以用消毒软膏或10%碘酊涂抹,然后用绷带包裹起来。最好不要多洗蹄子,因潮湿会妨碍痊愈。

3、恶性口蹄疫

对于恶性口蹄疫的病羊,应特别注意心脏机能的保护,及时应用强心剂和葡萄糖注射液。为了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羊蹄清+刀豆素+头孢先锋,均按(斤/支)皮下或肌肉注射,1次/天,连续注射2-3次治愈率90%以上。

兽医全在线提供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辅导、考试全程免费







































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寒假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3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