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候比较干躁,在药房里常听到这样的对话:“我的咽炎犯了,买盒含片”;“我长口腔溃疡了,买盒溃疡贴,一盒三黄片。”
在我们的认知中,咽喉发炎,口腔溃疡都是上火的症状,有火就清热,听起来没错。只是这样吃药,却有一定的隐患。因为人体的“火”也有寒热之分,还有一种称为“郁火”。所以在吃药之前,最好辨清自己的火是哪种性质。因为含片与三黄片,牛黄清心丸等药都是寒凉的,如果确实是实热之症,吃了能除病。如果本来就是因风寒与脾胃积郁导致的虚火,这些寒凉的药吃了之后,会雪上加霜,上面的火没消下去,胃肠的寒气太重,又伤了人体的阳气,身体会越来越虚。
如果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看舌象来辨别。如果是因为受了风邪与寒邪,风寒感冒没有治彻底,下寒上热,虚火上浮引起的咽炎与口腔溃疡,舌根部会白腻,舌的颜色淡,舌边或舌尖发红,下肢也是凉的,女性可能伴有痛经,经血色淡或色黑的情况。这时就不能吃清热泄火的药了。
我们的身体是非常精密的系统。咽炎或口腔溃疡是人体的自救反应。当体内寒湿过重,气血运行不畅,五脏就会积热而生火。这些火要发出来,咽部与溃疡就好象火山口。这时我们要顺应身体的反应,不是把火泻掉,而是把体内的风邪与寒热排出来,火自然就消除了。
足厥阴肝经绕行在口腔内。那些长期坐办公室,使用电脑和手机时间过长,或者工作压力大,情绪得不到舒泄,运动量又少,肝经积郁而火,就容易在口腔内侧或者舌的两边边缘长溃疡。而脾开窍于口,当思虑过多压力大,脾胃中焦郁滞生火,也会长口腔溃疡。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与舌是有密切联系,当我们焦虑、烦燥、多梦、心火旺盛的时候,就容易在舌尖上长口疮。
解决肝经的火的问题,我们要找跟它对应的少阳经脉,肝主厥阴,手部的少阳经脉是手少阳三焦经,它的起始穴位叫做“关冲穴”。口腔内或舌两边边缘的溃疡找三焦经的关冲穴,刺血或掐按。或者推拿按摩三焦经与肝经。
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大声唱歌,运动,纵声大笑。这是让脾气运化,肝气舒达,脏腑内的郁热通过声音和汗珠排泄出来,溃疡不药而愈。
舌尖上长溃疡找心包经上的中冲穴,刺血或掐按。或者推心包经。
外邪的风与寒而引起的咽炎,可用艾灸法灸穴位:大椎穴、天突穴。
大椎穴的对应部位正好是咽后壁,而天突穴位于咽部的前面,灸两穴可使热力很好地渗透到咽部,一前一后对炎症形成夹击之势,迅速把病邪驱赶出去。
治咽炎还可按揉肝经循行大腿内侧部分,重点是膝盖上下的几个痛点。按揉足背部的太冲穴和丘墟穴,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10分钟,每日1~2次。目的是把上面的火往下导,同时泡脚,把下面的寒气排出。
另外可用刮痧疗法治疗慢性咽炎
在颈部的前面和两侧从上往下刮,顺着颈部正面往下继续刮到玉堂穴的位置,找敏感点重点刮,一般在颈窝下3指处会出痧。每日2次,早晚施行。
这些物理的方法简单有效。
经络与穴位就是身体里的药师佛,一定要善加利用。愉快的心情与适当的运动更是健康的保障,除了工作,要交一帮情趣相投的趣友,业余时间不要被手机和电脑绑架了,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陶冶性情!
太白先生的名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无常,当下便须尽欢。否则,等到青丝成雪之日,仰天大笑都怕闪了腰啊!
按一按,扫一扫,身体好!
张译匀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essedflower.net/kcrhjc/2624.html